犯罪中止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话一般是不会被判刑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区别在于概念不同、处罚不同。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主犯不一定是实行犯。在共同犯罪中,主犯是在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而实行犯是指直接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实行犯可能是主犯,也可能不是,这取决于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例如,在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或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通常被视为主犯,即使他们可能没有直接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因此,虽然实行犯通常在犯罪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并非所有实行犯都是主犯。
满足以下条件的,才能认定诈骗犯罪的共同犯罪:(1)诈骗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2)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3)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诈骗的故意;(4)各共同诈骗犯罪人在共同故意支配下,彼此联系,互为条件;(5)共同诈骗行为造成了总和犯罪结果。
侵犯个人信息罪的主犯和从犯在法律责任上存在明显区别,具体如下:主犯:通常是指那些策划、组织或直接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犯罪分子。他们可能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是犯罪团伙的领导者。主犯在犯罪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通常会受到较重的处罚。从犯:则是指在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中起辅助或者次要作用的人。他们可能参与了一些犯罪活动,但没有起到决策或者核心作用。从犯可能会因为参与程度较低而受到相对较轻的处罚。
对于一切犯罪行为都要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等追究刑事责任;犯罪未遂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量刑标准由人民法院审理确定。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未遂的类型有两种:一是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二是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标准的犯罪构成有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这四个方面。其中犯罪主体,是指的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包括自然人或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在盗窃中,如果盗窃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为实行犯罪起从促进作用的行为,因而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构成了现实的威胁。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2、责任不同犯罪预备,犯罪未遂,能减轻处罚;犯罪中止一般会免于刑事处罚;3、阶段不同犯罪预备属于前期准备阶段,犯罪中止还没有形成后果,犯罪未遂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达成预期后果。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3、行为结果不同;4、刑事责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