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欠条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诉,不用先通过劳动局;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工伤休息期间工资计算方式有以下三种:1.发生工伤前在用人单位工作已满十二个月的,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其原工资标准;2.未满十二个月,则应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所发工资总额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3.未满一个月,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月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七年未签劳动合同要求赔偿已经不受法律支持了,因为已经建立了长达七年的事实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再去主张双倍赔偿的工资,早就已经超过了仲裁时效,所以维权都有时效问题,不是自己什么时候方便什么时候索赔都可以。劳动仲裁的维权时效是从知道侵权以后的一年之内。用人单位用工三年未订立劳动合同,视为已经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从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止,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共计11个月。
劳动者因工伤需要治疗,要停工留薪的,由用单位按劳动者才工资待遇正常支付工资,停工留薪期限规定如下:(1)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2)如果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单位不给加班工资,劳动者追讨加班工资要灵活选择途径。具体如下:1、协商。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解决,一般来说,如果单位不愿支付,协商无法取得效果的。2、调解。有权调解的部门有单位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调解组织、行业性、地域性调解组织。尽管去年的司法解释规定调解协议也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同协商一样,如果单位不愿支付,调解无法取得效果。3、投诉。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部门进行处理。劳动监察部门在调查有关事实的基础上,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部门查处案件的时限一般不超过60日,特殊情况可以延长30日。4、劳动仲裁、诉讼。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审理终结。对于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实行两审终审制。若不涉及其他劳动争议,可持欠条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方法时间最短。
自离没办离职手续是有工资的,公司无权扣除职工当月所有工资。不办理离职手续,就无法结清工资,属于自动离职。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辞退赔偿包括:1、每工作满一年就对应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如果工作在六个月以上但是不满一年的,则按一年计算;而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的工资;2、法律规定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领不到工资的办法:1、如果是给用人单位工作,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劳动局拖欠工伤保险费用的可以前往劳动局询问具体原因,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劳动维权。我国法律规定经办机构按照协议和国家有关目录、标准对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按时足额结算费用。
法院冻结工资卡单位一般不会知道。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工资卡是需要作出裁定并通知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的。所以只有案件的当事人才会收到法律文书,单位收不到扣划通知书,自然也无从知道员工的工资卡被冻结。除非单位也是案件当事人或者收到了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
上班没打卡不给工资不合理。劳动者付出劳动就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员工上班忘记打卡,但是仍然提供事实劳动,也提供了正常的劳动,就有权利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企业也有义务支付这一天的工资,否则就是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工资。对于用人单位克扣工资的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还可以依法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上班几天是有工资的,只要付出了劳动,就有工资。如果用人单位不给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