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协警没有执法权。根据规定,交通协管员不得从事其他执法行为,不得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交通协管员可以在交通警察指导下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违法行为、维护交通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等工作。
出了交通事故之后,机动车驾驶人有违章行为的,则会根据其违章行为按照法律规定扣分,如果没有违章行为,则不会被扣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积记分制度,一个周期内满分是12分。
车损后这样进行索赔维权:当事人可以先要求对方的保险公司进行赔偿,不足的部分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交通安全有: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采取其他措施难以保证交通安全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人伤事故不是必须扣车,如果确实不需要对车辆进行检验,没有扣留必要的,就不会扣车,但是一般情况是要扣车的,需事故处理完毕再领车。一般车主发生交通事故,交警扣车的时间不超过30天,案情重大、复杂的最长不超过60天。倘若需要车辆进行检测、鉴定,交警应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内委托鉴定机构鉴定,同时与鉴定机构约定的鉴定时间不得超过20天。在鉴定结果出来后,交警应该5天内通知车主领车。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界定标准: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行为主体为参与交通活动的人;行为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引起事故发生;行为人具有过错,或者属于行为人不能预见的意外事故;导致了人员伤亡、车辆、物品损坏等后果。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界定标准: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行为主体为参与交通活动的人;行为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引起事故发生;行为人具有过错,或者属于行为人不能预见的意外事故;导致了人员伤亡、车辆、物品损坏等后果。
受害方可以根据事故认定书以肇事方和交强险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依法向法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先由肇事方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给予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双方当事人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道路安全距离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车速、天气条件、路况等。以下是根据不同车速和特定条件下的安全距离推荐:当车速在100km/h以上时,安全距离应在100米以上。当车速在60km/h以上时,安全距离应等于车速。当车速在50km/h左右时,安全距离不低于50米。当车速在40km/h以下时,安全距离不低于30米。能见度小于200米时,与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能见度小于100米时,与前车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在普通公路上,夜间使用近光灯,白天或夜间故障时,设警告标志位置为车后50~100米处。在高速公路上,故障时设警告标志位置为车后150米以外。此外,安全车距没有绝对标准,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根据新交通法,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这一定义强调了事故发生的场所(道路)、原因(过错或意外)以及后果(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其中,“过错”包括违反交通规则、驾驶不当等行为,“意外”则指无法预见和避免的突发情况。新交通法通过明确事故定义,为处理交通事故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助于保障交通安全和维护当事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