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公司法 > 辞退入职时隐瞒怀孕的员工是否合法

辞退入职时隐瞒怀孕的员工是否合法

2024.04.11 公司法 1132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辞退入职时隐瞒怀孕的员工属于违法行为。
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同时,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对“欺诈”也有明确的定义,“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的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但并不是所有的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行为都属欺诈。谎报学历/工作经历与隐瞒怀孕有本质的区别。
《劳动合同法》还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这里强调劳动者需要如实说明的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如果劳动者隐瞒的情况正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必须排除的条件,如员工谎报学历或工作经历等与岗位密切相关的信息内容,则该劳动合同可视为员工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自始无效,入职手续中有约定相关免责条款,单位就可以无偿辞退该员工。
而员工怀孕是其个人隐私,此不属于劳动者必须如实说明的内容,其有权不予告知,且怀孕是女性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基本人权。如果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所排除的条件违背基本人权和社会常理,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该条件是无效的,单位不能据此违法辞退员工。
即使是特殊岗位,如饭店招聘礼仪小姐、所需岗位需要经常出差,所需岗位劳动强度大等情况,虽说其怀孕与否对履行这些岗位职责直接密切相关,但出于妇女权益保护和反对就业歧视的更高法律诉求和出发点,这样做也是行不通的。

风险提示:女职工享有以下权利:
1、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2、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具体更详细规定参照各省市计划生育条例确定。
3、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4、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十五天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四十二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具体更详细规定参照各省市计划生育条例确定。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
报告编号:NO.20240411*****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辞退入职时隐瞒怀孕的员工合法吗

    不合法。如果劳动者隐瞒的情况正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必须排除的条件,如员工谎报学历或工作经历等与岗位密切相关的信息内容,则该劳动合同可视为员工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自始无效,入职手续中有约定相关免责条款,单位就可以无偿辞退该员工。

    袁超律师 2019.01.08 1557人看过
  • 员工隐瞒怀孕会被辞退吗

    用人单位认为女职工隐瞒怀孕事实,以欺诈手段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无效的行为。理由是,用人单位这一录用女职工的限制性条件,实际上既是剥夺了怀孕妇女获得劳动的权利。

    潘卫国律师 2020.09.09 1345人看过
  • 辞退怀孕入职员工是否合法

    辞退怀孕入职员工是违法的,女员工在怀孕期间的合法劳动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袁超律师 2019.01.31 1276人看过
  • 员工在怀孕期间被辞退合法吗

    员工在怀孕期间被辞退是违法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在怀孕期间是不适用无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的有关规定的。

    袁超律师 2020.11.04 1960人看过
  • 怀孕后入职可以再辞退吗

    若能有直接证据证明该员工在试用期内无法胜任工作,可以依法进行辞退,但不能以其怀孕为由,将其辞退。若一定要在其怀孕期间辞退,是需要进行经济赔偿的。

    袁超律师 2019.07.16 1292人看过
  • 怀孕被辞退合法吗

    职工怀孕,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5个月工资),此外,还应支付生育津贴,生育费用(含: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用人单位已缴纳生育保险的有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张燕鹏律师 2019.08.02 1131人看过
  • 员工入职时欺骗公司已育是否会被辞退

    有可能被辞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袁超律师 2019.01.31 1200人看过
  • 员工怀孕公司是否可以辞退员工

    员工怀孕公司不可以辞退员工。《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有明确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袁超律师 2019.02.28 3001人看过
  • 员工入职未满一年怀孕可以辞退吗

    若能有直接证据证明该员工在工作期间严重失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并且在调岗培训后仍无法胜任工作,可以依法进行辞退,但不能以其怀孕为由,将其辞退。若一定要在其怀孕期间辞退,是需要进行经济赔偿的。

    袁超律师 2019.02.25 1878人看过

张福昊

河北泰科律师事务所

张福昊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公司法

  • 33048

    精选解答
  • 56462693

    阅读量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隐瞒怀孕入职可以辞退吗
    员工在此方面的隐秘性并不构成欺诈以及失实披露的行为特征,因此用人单位不可仅仅以员工未透露怀孕的事实,就单方面决定予以其解聘,否则这就是违反了法律法规,工伤纠纷需要支付给员工两倍的经济赔偿金。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 隐瞒怀孕入职是否可以辞退
    若在支付彩礼之后双方尚未正式步入婚姻殿堂,那么从法律原则上来讲,应当将此笔款项予以返还;假如两人已成功缔结婚姻关系,按照同样的法律原则,此部分彩礼费用则不应归还。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 辞退入职时隐瞒怀孕的员工合法吗
    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要对员工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求职者也要将个人情况向招聘单位如实报告。如年龄、学历、婚姻情况等的内容,那么辞退入职时隐瞒怀孕的员工合法吗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 入职隐瞒怀孕违法吗
    入职隐瞒怀孕不违法,怀孕信息不是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的信息,企业不得以劳动者隐瞒怀孕信息为由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关于入职隐瞒怀孕会不会违法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辞退隐瞒怀孕入职员工是否合法
    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要对员工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求职者也要将个人情况向招聘单位如实报告。如年龄、学历、婚姻情况等的内容。那么,隐瞒怀孕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能否辞退劳动者呢?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员工入职隐瞒病史,试用期可辞退嘛
    是跟工作无关的病史的话,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 你好,员工隐瞒病情入职
    是什么病呢?单位有明确的招聘录用条件吗?具体可以详细沟通。
  • 员工入职未满一年怀孕了,如果被辞退需要怎么赔偿
    如果是辞退的话是赔偿2个月经济补偿金,未提前通知你即刻让你离开的话可以有一个月待通金!
  • 员工入职隐瞒了有心脏病史
    如果员工的心脏病时,对他的工作岗位有明显的影响,造成他的入职是虚假入职或者因如此才可以以此技术劳动合同。
  • 入职不满半年,怀孕被辞退该怎么处理
    员工有两种维权方案: 第一种,员工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且支付工资损失到合同再继续履行时。若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劳动合同到期,则仲裁或法院会撤消用人单位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认定双方劳动合同终止,并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到劳动合同终止之日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第二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规定: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不得”就是强制性规定,不可违反。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怀孕女工的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该撤销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劳动者不愿意继续在本单位工作的,按《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若员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的赔偿金,用人单位则应按每工作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至于员工选择那一种方式,取决于员工未履行完的劳动合同期的长短及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长短,若员工未履行完的合同期较长,但工作年限较短,第一种方式能较好维护权益。若工作年限较长,因违法解除按工作年限的双倍赔偿,第二种方式综合下来能较好维护权益。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