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纠纷 > 自离与辞职有哪些区别

自离与辞职有哪些区别

2023.10.23 劳动纠纷 75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区别: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自离,即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报告编号:NO.20231023*****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自离与辞职有哪些区别?

    区别: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自离,即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

    袁超律师 2024.01.08 109人看过
  • 辞职和自离有何区别

    辞职和自离的区别是:1、性质不同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而自离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2、待遇不同辞职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因为合同期未满,一般由劳动方提出解除合同申请,用工方同意后,视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工方要给付劳动方应得的劳动报酬及其它权益。自离是劳动方未与用工方协商,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仅不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还有可能遭用工方追诉违约损失。3、主体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运用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而辞职、自动离职的运用主体只是劳动者。

    袁超律师 2024.01.23 66人看过
  • 自离跟辞职有什么区别

    辞职和自离的区别有3个,分别是:1、性质不同。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自离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2、待遇不同。辞职会取得劳动报酬及其它权益,自离不仅不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还有可能遭用工方追诉违约损失;3、主体不同。辞职的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自离的主体只是劳动者。

    袁超律师 2023.07.24 230人看过
  • 自离和辞职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自离,即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有的职工因辞职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有的职工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也有的受优厚待遇诱惑而擅自“跳槽”等均属自动离职范围。

    袁超律师 2019.10.22 8844人看过
  • 辞职和自离的区别是什么

    辞职和自离的区别是:1、性质不同;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而自离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2、待遇不同;辞职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袁超律师 2019.07.11 33196人看过
  • 自离有工资吗

    自离是有工资的。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劳动者已提供劳动部分对应报酬不应被剥夺。若用人单位有条件支付剩余工资的,如员工的银行卡并未销毁,应及时足额支付。但是不是说员工可以随时自离。《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故对不辞而别的员工,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前提是要有员工造成损失的证据。

    沈辉律师 2018.11.13 19585人看过
  • 自离有什么后果

    员工自离的后果:对擅自离职的,以旷工论处,可按照规定,给予除名处理。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看追究该劳动者的责任。按照国家规定,自动离职的劳动者不享受任何待遇。

    张燕鹏律师 2019.10.28 21674人看过
  • 旷工自离有工资吗

    有工资。劳动者有上班提供劳动,就享有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办理相关离职手续并领取工资。若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袁超律师 2019.05.07 5921人看过
  • 员工无故自离有工资吗

    1、30日内劳动者擅自离职这属于违法解约,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擅自离岗给单位带来的损失,但是公司在员工自动离职不发放工资是不合法的。2.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劳动者应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辞职消息,无需用人单位同意, 30日后用人单位应该为该员工结清工资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3、公司不发工资的劳动者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可以到当地劳动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袁超律师 2023.04.18 178人看过

袁超

北京市东元(沧州)律师事务所

袁超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劳动纠纷

  • 23064

    精选解答
  • 79920319

    阅读量
咨询律师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自离和辞职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关于自离和辞职的区别主要有哪些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自离和辞退的区别
    用人单位一般只有满足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才可以进行单方面辞退,否则是需要给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金的,辞退是单位对员工的行为,而自离是员工主动进行的,那么二者有哪些区别呢?接下来由华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 辞职不批自离有工资吗
    单位上班遇到事非常的心烦,想辞职但是公司不批这合理吗,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不批自己走了的话,工资会怎么算呢,会不会受到扣工资的情况呢,如果他不发,怎么处理才是最好的呢。华律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辞职不批自离有工资吗”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 自离和辞退有什么区别
    用人单位一般只有满足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才可以进行单方面辞退,否则是需要给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金的,辞退是单位对员工的行为,而自离是员工主动进行的,那么二者有哪些区别?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 小时工辞职不批自离有工资吗?
    小时工辞职不批自离也是有工资的,一般是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用人单位也不能随便的进行扣克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具体情况下可以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来进行处理。下面和华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一、小时工辞职不批自离有工资吗?小时工辞职不批自离有工资,但要提前三天提出,用人单位要给工资;而且用人单位是不能克扣其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其工资的,劳动...
  • 自离和辞职有什么区别
    要看具体解除劳动关系的事由是什么
  • 说辞职不批准我辞职,逼我自离,自离没有工资
    自离也是需要按照实际工作来发工资,不发工资可以去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 自离公司不发工资,辞职不让辞职才自离的
    你好,一、劳动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若需法律帮助,查看简介电联或专问咨询帮你分析下如何解决
  • 自离和辞退有什么区别
    辞退合同未到期员工:1.如果是无故辞退,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的,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二倍的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2个月的本人工资; 2.如果员工符合《劳动合同法》四十六条规定的,则可以按照第四十七条的赔偿标准,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龄补偿。 当然,在合同尚未到期遭到辞退 时,劳动者在与单位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到相关劳动部门投诉,或者直接申请仲裁。如果有帮到你,请采纳和好评 试用期辞退赔偿:试用期被辞退如果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的应当补偿的情形的,也有补偿。《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如果有帮到你,请采纳和好评
  • 辞职公司让我写自离,我可以拒绝么
    可以拒绝的,如公司强行解除合同,可以确认违法解除,要求赔偿。。。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