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品房这一较为特殊的商品而言,由于其生产周期长、环节多、价格高等特点,不能简单地照搬一般的欺诈行为构成因素而轻易地把某些开发商的行为定性为“欺诈”,以此要求其双倍赔偿。那么,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商品房买卖行为中的“欺诈行为”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1、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2、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4、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的;
5、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
6、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销售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对商品房做不可实现的虚假宣传的。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语音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相关语音问答
合同欺诈是违法的。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对于已经支付了全部或者大部分房款的准业主,可以通过“抱团”的形式起诉开发商,及时要求冻结查封开发商的在建工程、土地、房产、预售款专用账户以及其他全部的财产,以备在诉讼终结后能够完全受偿。
面对开发商延迟交房该怎么办: 1、与开发商协商解决是最快捷、最经济的解决方法。 2、向当地的房屋管理部分投诉。 3、向房屋管理机关反映。 4、进行诉讼。 向法院提出诉讼是最后的解决之道。
开发商违反了法律规定,进行了虚假宣传,按照开发商侵犯权益的领域,或者所涉及的情况不同,开发商的赔偿往往分为民事赔偿,行政赔偿及刑事赔偿三类。
合同欺诈行为人的欺诈行为,相对于如标的、价格、标准、功能、合同主体等合同的主要信息,行为人是清楚的,在明;合同相对人则是不清楚的,在暗。真实信息的隐蔽性,造成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地位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