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执行具有以下六个原则:1、平衡原则;2、比例原则;3、行政强制法定原则;4、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5、正当法律程序原则;6、救济原则。
1、行政强制合法性原则;2、行政强制适当原则;3、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4、禁止利用行政强制权谋取利益原则;5、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和法律救济权利原则。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要遵守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的行为。
平衡原则。保障与监督关系的平衡,既要保障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又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与保障作为被强制对象的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平衡。协调和平衡这两对基本的相互关系,是该法的核心原则。
《行政强制法》第六条规定,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之前,必须告诫当事人,通过说服教育工作,给当事人依法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机会。
先动员后强制的原则。在强制执行前,行政机关应当进行督促教育,动员义务人自己履行。当事人履行了行政法义务的,就不再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优先选择轻微方式的原则。行政机关不得首先使用最严厉的措施,而应当遵循由弱到强的适用顺序。
严格履行与诚实信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1)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2)行政给付。是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失业、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3)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人民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或模范地遵纪守法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4)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定、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5)行政调解。是指由国家行政组织出面主持的,以国家法律和政策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争议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互让互谅、达成协议,从而解决争议的方法和活动。(6)行政裁决。
1、行政效率原则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履行行政职权的过程中需要以尽可能高的效率进行,以取得最高的效益。2、《行政许可法》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