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纠纷 > 没签订劳动合同工伤怎么处理

没签订劳动合同工伤怎么处理

2023.09.26 劳动纠纷 125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1、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
2、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单位承担。
3、首先要求单位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4、住院治疗所需的医疗费用、陪护费、生活费等都应由单位支付,停工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的单位按月支付。
5、在治疗完全结束后,做劳动能力伤残鉴定,并按伤残鉴定结论提出伤残赔偿。
6、如单位不给予合理的赔偿,可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报告编号:NO.20230926*****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没签订劳动合同工伤如何处理

    1、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2、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单位承担。3、首先要求单位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4、住院治疗所需的医疗费用、陪护费、生活费等都应由单位支付,停工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的单位按月支付。5、在治疗完全结束后,做劳动能力伤残鉴定,并按伤残鉴定结论提出伤残赔偿。6、如单位不给予合理的赔偿,可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

    袁超律师 2023.09.14 150人看过
  • 没签劳动合同工伤保险如何赔偿

    首先要求单位向当地劳动保障部们申请工伤认定。住院治疗所需医疗费用、陪人费、生活费等都由单位支付,停工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再做劳动能力伤残鉴定,并提出伤残赔偿。如单位不给于合理赔偿,可到劳动部们的劳动仲裁办起诉维权。

    袁超律师 2020.04.01 1548人看过
  • 没签劳动合同工伤保险怎么赔偿

    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出现工伤的,受伤职工仍可以按法律的规定要求工伤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的,则应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赔偿全部的工伤待遇。

    袁超律师 2019.07.12 1620人看过
  • 未签订劳动合同工伤怎么赔偿

    1、未签劳动合同,你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2、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单位承担;3、首先要求单位向当地劳动保障部们申请工伤认定。

    张燕鹏律师 2019.08.02 1725人看过
  • 没签劳动合同工伤八级怎么赔偿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出现工伤的,受伤职工仍可以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要求工伤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

    袁超律师 2020.03.30 2161人看过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伤赔偿标准

    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出现工伤,用人单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共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缴纳社会保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全部工伤保险待遇。

    刘峰飞律师 2022.12.22 205人看过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伤赔偿怎么算

    1、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2、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单位承担。3、申请工伤认定。4、住院治疗所需医疗费用5、做劳动能力伤残鉴定,并按伤残鉴定结论提出伤残赔偿。6、如单位不给于合理赔偿,可到劳动部们的劳动仲裁办起诉维权。

    袁超律师 2022.07.15 206人看过
  • 没签劳动合同工作中死亡属于工伤吗

    属于工伤,工伤的认定不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为前提,只要是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就属于工伤。实务中对于没有劳动合同的伤者或者家属申请工伤认定的,人社局往往要求提供确认存在劳动关系的裁决书。

    刘艳敏律师 2022.05.17 1515人看过
  • 劳动合同工伤赔偿标准

    基本赔偿项目: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其他项目,停工留薪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张燕鹏律师 2019.08.02 1685人看过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