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情如何合法取证
2024.04.18
婚姻家庭
4236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亲密照片、录音、录像,双方的书信、私密短信、邮箱、通讯软件聊天记录,配偶和第三者亲口承认的书面材料,如“保证书”、“悔过书”,邻居、朋友的证言,或者被警察抓到有嫖娼的行为,单位核实职工有婚外情情况的;
对方与第三者出入酒店开房的相关票据、电话通讯记录、酒店入住登记记录、航空记录、打款凭证、共同居住小区的物业证明等。
行动建议:
1、可以在房门外蹲守拍摄连续视频,如果视频能反映配偶与异性进入房间后第二天早上才出来,可作为出轨证据。
2、拍摄到配偶与他人在公共场合有拥抱、牵手、接吻等亲密动作的相关视频和照片,可作为出轨证据。
3、配偶以自己名义与异性租房并付房租、水电费,相关缴纳收据可作为出轨证据。
4、邻居作证。
5、配偶与同一异性频繁而有规律的手机通话记录,可作为证据。
6、酒店开房记录,酒店大堂、电梯、走廊处的监控录像,可作为证据。
7、与他人的结婚登记信息,可作为证据。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第六十四条 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查阅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 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 (一)当事人的陈述;
- (二)书证;
- (三)物证;
- (四)视听资料;
- (五)电子数据;
- (六)证人证言;
- (七)鉴定意见;
- (八)勘验笔录。
-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0修正)
- 第一百零六条 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第三条 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 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报告编号:NO.20240418*****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1、照片:显示配偶与第三者亲密关系的各种照片;2、录音:能够证明配偶与第三者有婚外情的录音,如与配偶谈话中配偶承认与第三者的婚外情关系等;3、录像:显示配偶与第三者婚外情关系的各种录像;4、手机短信:配偶与第三者之间的婚外情短信等。
陈玲律师
2020.09.03
1136人看过
-
(1)外遇并不是婚姻法所规定的证明夫妻感情破裂的要件之一,过错程度小,在法律上便给予了改过的机会;(2)由于客观原因,能够取得的证明外遇的证据会非常有限,不外是一次或几次外遇,证据所组成的情节相对轻微。
-
婚外情可以报警取证,如果是涉及卖淫嫖娼的,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出具出警证明来进行举证,但是证据的证明力和合法性等由人民法院判定,当事人必须通过合法的方式收取婚外情证据。
赵彪律师
2023.01.30
300人看过
-
可以证明对方有婚外情的证据包括保证书、悔过书、单位因作风问题的处理材料、双方往来的书信、法院的重婚认定文书等。保证书、道歉书、悔过书等,婚外情被曝光,一方情急之下写下的表示悔改的书面证据材料。
赵彪律师
2019.08.23
1250人看过
-
照片:显示配偶与第三者亲密关系的各种照片;录音:能够证明配偶与第三者有婚外情的录音,如与配偶谈话中配偶承认与第三者的婚外情关系等;录像:显示配偶与第三者婚外情关系的各种录像。
顾斌律师
2018.12.14
1347人看过
-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
男女一方有婚外情行为,是否违法或受法律制裁要根据具体情形来判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构成重婚罪,可以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顾斌律师
2019.08.12
3021人看过
-
在离婚诉讼中,一方认为提供证据证明一方有出轨、暧昧的事实,法院也不一定会判决离婚,只有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确实已经破裂,法院才会经调解无效判决准许离婚。
赵彪律师
2019.09.02
3069人看过
-
若是对方有第三者并同居,致使夫妻感情破裂的,当事人提起离婚时,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这里,证明对方“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证据就成为关键。当事人应尽力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争取形成一个证据链,这样就能更好的被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