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一般是按照年度缴交,计算方法是: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具体计算项目如下: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的亏损额;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按照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的范围选择: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5000元,适用税率是5%,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15000元但不超过30000元,适用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为750;超过30000元但不超过60000元,适用税率是20%,速算扣除数为3750;超过60000元但不超过100000元,适用税率是30%,速算扣除数为9750;超过100000元,适用税率是35%,速算扣除数为14750。
个人所得税标准计算方法: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三险一金)-5000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扣除标准:2018年10月份起,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1、应缴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及速算扣除数: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个人偶然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下:工资、薪金计算公式: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个税起征点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个税起征点:现行起征点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1.应缴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所得税一般可以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的比例税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应付税款法。(二)纳税影响会计法。(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