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回答
第一,看自己是否属于可以被裁员的范围。依照《
劳动法》,有四类对象是不得裁员的,包括患
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如果你属于其中一类情况,单位就不应将你列入裁员名单。
第二,
公司应提前30日通知被裁员工,如果不提前通知,就要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以替代提前通知期。第三,你有被老单位优先录用的权利。如果你在被裁员以后的半年内,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或者已有工作了,但不满意。这时,你发现老单位(裁减你的单位)又在招人了,可以重新报名应聘,而单位有优先录用你的义务。
当然,
劳动合同要重新签订。第四,依法获得
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应按被裁员工之前12个月的
平均工资性收入计算。这里的工资性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而非单指基本工资。如果前12个月平均工资收入低于本市职工
最低工资的,按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补偿的期限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而定的,每满一年,就有本人一个月工资收入的经济补偿。
满6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经济性裁员的补偿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
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由此可见,经济性裁员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法律依据
- 《劳动合同法》
-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报告编号:NO.20190429*****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1、辞职时间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当然,如果双方协商,公司同意您不提前30天通知的除外。
-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辞职应注意: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的等。
-
劳动者与派遣单位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被派遣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享有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的权益。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
袁超律师
2019.03.13
1055人看过
-
有法律规定情形之一的,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
单位不得裁员情形: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未职业健康检查、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职业病或工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患病或非工伤,在医疗期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连续工作满十五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其他情形。
-
劳动者被裁员,可以要求经济补偿。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及其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因为破产、经营困难、重大技术革新等原因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袁超律师
2020.07.31
1051人看过
-
国家保障劳动者的休假权利,但同时规定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因此,休年假仍然需要审批。 无论是漠视公司规章制度擅自休假,还是利用形式上合法、但实际上不适当的行为骗取休假,是诚信缺失的行为。
袁超律师
2019.01.04
1307人看过
-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申请,同时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