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2018.11.14 劳动纠纷 1094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一、试用期内,企业可以随时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是试用员工的期限,只要企业觉得不满意,企业就可以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这是目前很多企业的想法,但这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该条规定,在试用期内如果企业要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必须要提供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否则即构成违法解除,员工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要求支付赔偿金
二、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一些企业不重视劳动合同规定的签订,用工以后,长时间不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这对企业有来说,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14条及第82条的规定:(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企业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之内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三、试用期约定过长的劳动合同规定
实践中,不论劳动合同期限是多长,许多企业都喜欢约定三个月或者六个月的试用期。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19条的规定,试用期的最长期限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另外,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所以,试用期要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进行约定,对于期限较短的劳动合同不能约定较长的试用期,否则要向员工支付赔偿金。
四、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是“铁饭碗”
很多企业认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就是“铁饭碗”,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不能解除的,这其实是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误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相对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言,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固定期限的劳动是有终止时间的,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没有终止时间的,除此之外,二者无本质区别,凡是法律对符合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的规定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样适用。例如,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企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该条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样适用。
五、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或者要求提供押金作担保
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的企业,有时会扣押员工的身份证或者要求员工交纳一定的财物作抵押,这种做法是违法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上述规定,除了要退还员工身份证和财物外,还要赔偿员工的损失。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劳动者占有企业价值较高的财物,企业为防止财物灭失或被轻易毁坏,与劳动者约定设置了相应的合理担保,也是允许的。
六、劳动合同规定终止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许多企业认为,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合同到期终止则不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这种认识在2008年1月1《劳动合同法》生效之前是正确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到期,公司是否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不能一概而论,当符合以下两种情况时,公司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1)如果公司不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2)公司虽然愿意与公司续签劳动合同,但是提供的劳动条件低于之前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的。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企业不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七、劳动合同规定员工在本单位工作不满一年不享受带薪年休假
很多企业认为,员工只有在本单位工作满一年,才可以在本单位享受带薪年休假,这种观点是对职工带薪年休假的误读。《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2条规定: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该条规定的“连续工作一年”,包括在不同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而不仅指必须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5条规定: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带薪年休假条件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也就是说,只要员工连续工作满一年,他就应当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利,如果他在一年内在两个或以上工作单位工作,则在每个单位休假天数要根据他在该单位工作的天数进行折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报告编号:NO.20181114*****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常见的劳动合同纠纷

    劳动纠纷是劳资矛盾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的表现,直接体现了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当前,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关于劳动合同方面的纠纷。

    张燕鹏律师 2019.08.21 1095人看过
  • 医疗纠纷的误区有哪些

    医疗纠纷等同于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因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疗法导致的医疗纠纷也逐渐出现,人们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增加了受损害的风险。

    王瑞涛律师 2019.08.28 955人看过
  • 遗嘱继承纠纷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抚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因此,遗嘱继承和遗赠协议优于法定继承。

    顾斌律师 2018.12.08 964人看过
  • 财产继承中的误区有哪些

    在实践生活中,很多人都对财产继承存在着误区,或者有着自己的偏见,因此导致了很多财产继承纠纷的产生,那么今天我为大家列举部分在财产继承中的误区,以及对这些误区的纠正方法。

    赵彪律师 2019.08.26 947人看过
  • 离婚诉讼的误区有哪些

    第一大误区就是谁先提离婚谁被动,尤其在分割财产的时候会吃亏,但实际法官判案也是依据证据、调查事实和双方的感情状况,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公平的裁判;第二个误区是分居两年夫妻双方就自动离婚了,并不存在分居两年自动解除婚姻关系一说。

    顾斌律师 2018.12.17 1028人看过
  • 正当防卫误区有哪些

    1.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两人及多人打架斗殴,一方先动手,后动手的一方实施的所谓反击他人侵害行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2.对假想中的不法侵害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等情形。

    王楠律师 2018.11.14 1011人看过
  • 家庭暴力认定的误区有哪些

    家庭暴力认定的误区:1、1.家庭暴力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实际上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都构成家暴;2、家暴仅指对身体的暴力。实际上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等方面;3、施暴行为仅限于殴打等行为。实。

    刘云海律师 2022.08.17 98人看过
  • 加拿大留学申请误区有哪些

    拒签后不可再申请 ;大使馆如果发现有虚假的申请文件,两年内申请人不能再申请。但是如果申请者确实因部分资料提供不完整而被拒签,可再次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补充资料或证明申请复查。

    沈辉律师 2018.12.10 1374人看过
  • 常见的合同纠纷分类有哪些

    无效合同纠纷;是指因合同的无效而引起的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有效合同纠纷;是指在合同生效的前提下,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包括合同订立后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解释。口头和书面合同纠纷;这是从合同的形式角度来对合同进行的划分。

    聂俊律师 2019.01.07 1306人看过

袁超

北京市东元(沧州)律师事务所

袁超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劳动纠纷

  • 22774

    精选解答
  • 78711199

    阅读量
咨询律师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劳动纠纷中10大常见法律误区
    误区一:诉求都属法院受理范围案例:王某起诉某科技公司,称该公司未依法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导致到法定年龄无法办理退休。最终,法院以王某的请求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为由,裁定驳回其起诉。释法: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劳动者要求补缴社会保
  • 劳动合同纠纷中常见法律误区有哪些
    合同纠纷,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释、履行、变更、终止等行为而引起的合同当事人的所有争议。合同纠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争议主体对于导致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法律事实以及法律关系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观点与看法。那么劳动合同纠纷中常见法律误区有哪些?请跟随华律网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 劳动者维权常见误区
    劳动者维权常见误区有哪些?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带你去看看吧。
  • 企业用工制度中存在的常见误区
    企业用工规章制度中,为避免风险,对规章制度规定的比较详细具体,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企业在用工制度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华律网小编结合日常审查修改企业用工制度发现的问题,做出了整理,提醒企业在编制规章制度或者用工手册时避免。企业用工制度
  • 公积金贷款使用中的常见误区是哪些
    在准备通过公积金贷款方式进行购房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哪些情况可提取公积金。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偿还自住住房贷款本息的;房租支出超出家庭工资收入5%的;生活困难,正在领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遇到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形,可提取公积金。除此以外,在准备贷款购房前还应该做好计划与心理上的准备。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