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处理如下:一、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二、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找人顶替自己的肇事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事故逃逸后主动投案,仍然属于肇事逃逸。因为已经存在肇事逃逸的行为,主动投案可以认定为自首。《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逃逸与赔偿无关,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赔偿医疗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赔偿误工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赔偿交通费等。
肇事方逃逸的,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尽可能全面的记录对方的车型、颜色、车牌信息,信息量越全越好。
根据法律规定,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以下方面:1、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2、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肇事逃逸事故认定书怎么出
免费查看交通事故肇事逃逸上诉状范文
免费查看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怎么认定书
免费查看交通事故肇事逃逸上诉状版本
免费查看事故认定书怎样认定肇事逃逸
免费查看交通肇事逃逸事故赔偿协议书
免费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