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纠纷 > 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有哪些方式

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有哪些方式

2018.12.14 劳动纠纷 1074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一、协商解除
协商解除,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互相协商,在彼此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且不违背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被解除的劳动合同是依法成立的有效的劳动合同;
2、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是在被解除的劳动合同依法订立生效之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
3、在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不受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件的限制。
二、法定解除
(一)单位解除
1、过失性辞退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过失性辞退的法定情形有: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流程:负责部门:人力资源科参与部门:用人部门财务科
(1)通知工会:用人部门/人力资源科将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通知工会。由工会提出意见,在研究工会的意见后做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2)工作交接:用人部门安排员工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工作交接;
(3)结算薪资:在员工办理完毕工作交接后,财务科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薪资;
(4)劳动合同解除:工作交接完成并结清薪资后,劳动合同即时解除;
(5)出具离职证明: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人力资源科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6)备案:对解除的劳动合同的文本原稿、原电子档案以及员工过失的证据进行备案,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2、无过失性辞退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过失性辞退的法定情形有: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3、经济性裁员(20人以上)
(二)劳动者解除
1、劳动者单方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只要员工依照法定的解除预告期书面通知公司即可解除合同
流程:负责部门:人力资源科协助部门:用人部门
(1)接受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用人部门接受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并转报人力资源科;
(2)工作交接:用人部门安排员工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工作交接;
(3)结算薪资:在员工办理完毕工作交接后,财务科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薪资;
(4)劳动合同解除:办理完毕工作交接,劳动合同按时解除;
(5)出具离职证明: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人力资源科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员工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6)【索取赔偿:如果劳动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解除期限、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非必经流程)
(7)备案:对解除的劳动合同的文本原稿及电子档案进行备案,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2、劳动者随时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流程:负责部门:人力资源科协助部门:用人部门财务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九条
报告编号:NO.20181214*****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解除劳动关系有哪些方式

    公司及员工均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用人部门安排员工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工作交接;结算薪资和经济补偿,完成上述流程后,劳动合同按双方约定解除;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袁超律师 2022.03.02 796人看过
  • 劳动合同解除的方式有哪些?

    劳动合同解除的方式有:一、协商解除;二、劳动者预告性解除;三、用人单位过错解除;四、劳动者过错解除;五、单位提前预告性解除(多支付一个月工资即时解除);六、规模性裁员解除。

    张福昊律师 2022.01.10 759人看过
  • 劳动合同解除方式有哪些

    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也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张燕鹏律师 2019.08.02 1228人看过
  • 解除劳动合同方式有哪些

    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法定解除合同情形,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2、约定解除。约定解除是指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事项,待约定的事由出现时,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

    米拉古丽若曼律师 2020.10.31 1091人看过
  • 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

    协商解除协商解除是指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经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可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仅可以协商变更,还可以协商解除。

    张燕鹏律师 2019.08.02 1469人看过
  • 解除劳动关系是否解除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关系即解除了劳动合同。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王鹤然律师 2020.05.21 1795人看过
  • 劳动合同解除等于劳动关系解除吗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且不违背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被解除的劳动合同是依法成立的有效的劳动合同;2、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是在被解除的劳动合同依法订立生效之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

    袁超律师 2020.05.04 1387人看过
  • 双重劳动关系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双重劳动关系怎么解除劳动合同:双重是指劳动者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建立劳动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兼职”。我国劳动关系法律法规没有对双重劳动关系作禁止性的规定,但作为劳动者而言,完成本职工作,是其应尽的义务。

    张燕鹏律师 2019.08.05 1271人看过
  • 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怎么赔偿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单位没有正当合法理由单方辞退,需要按上面标准支付双倍的赔偿金。

    袁超律师 2020.04.26 1187人看过

袁超

北京市东元(沧州)律师事务所

袁超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劳动纠纷

  • 23083

    精选解答
  • 83666958

    阅读量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劳动合同关系怎么解除
    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符合法定条件的也可以与其签订劳务合同,劳动合同关系怎么解除?下面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怎么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由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来解除;或者在用人单位具有不提供劳动条件、拖欠工资等情形时,由劳动者行使单方解除权等。关于怎么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华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 劳动合同解除方式
    劳动合同解除方式有哪些?相信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什么是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那么,劳动合同解除的方式到底有哪些呢?华律网小编
  • 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
    法定解除是指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法定解除合同情形,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约定解除是指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事项,待约定的事由出现时,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有什么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是怎样的
    网友咨询:律师你好,请问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是怎样的?......更多关于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是怎样的的法律知识,跟着华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