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31号),对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提出了以下举措:一是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
为了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2016年5月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厅联合发布《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6-2020年)》(人社厅发〔2016〕69号)。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康复服务方面,国家采取的扶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残疾人劳动就业对其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残疾人保障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残疾人康复的基本途径有社区康复、机构康复、家庭康复。(1)社区康复是以社区里的康复站点为基础开展残疾人康复的一项工作。我国的社区康复以街道、乡镇为实施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以及康复咨询、转介、信息等多种服务。(2)机构康复是指康复机构利用先进的设备和较高的专业技术,对残疾人开展身体功能、心理疏导、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康复。康复机构包括医疗机构设立的残疾人康复医学科室、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所等。这些康复机构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训练和职业培训等多种服务,是进行康复技术指导、开展人才培训、进行康复科学技术研究的骨干力量。其中,各级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力量,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残疾人康复训练活动包括:对肢体残疾成年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使用矫形器和训练器具。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社区康复主要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以及康复咨询、转介、信息等多种服务。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规定,残疾人共分为八类:(1)视力残疾人,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
《残疾人保障法》主要从六个方面采取保障措施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一是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二是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三是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