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

您的位置:首页 > 华律说法 > 刑事辩护 > 犯罪故意的认定

犯罪故意的认定

2019.10.101952次播放刑事辩护举报
视频内容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触犯刑法、危害社会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由上此可知:故意的成立包含两个因素,认识因素+意志因素。
1、认识因素
“明知”=晓得这样干不行。是指对所有犯罪事实完全知道,如果没有认识到所有犯罪的客观事实事实,就不可能成立故意!
例如,甲在火车站盗窃得便衣警察乙放有手枪的提包,在还没有来得及发现枪支的情况下,又背着提包抢夺了丙的铂金项链。客观上显然属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违法事实,但主观上就没有“携带凶器抢夺”的故意。因此主、客观不一致,故只能成立普通抢夺罪,不成立“携带凶器抢夺”的转化型抢劫罪
2、意志因素
表明犯罪行为人对法律感召的态度,分为“希望”和“放任”两种,其实质都是不反对结果发生的。
希望—表明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根本不顾法律的感召,积极追求结果的达成。
放任—明知可能发生危害而不管不顾继续行为,结果发生了危害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视频或语音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分享
更多 >相关视频问答
  • 02:08

    间接故意犯罪的结果认定

    间接故意犯罪应注意其不同于直接故意犯罪的以下特点: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

    2018.07.123936次播放
  • 01:50

    犯罪故意的判定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触犯刑法、危害社会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故意的成立包...

    2019.10.13719次播放
  • 02:39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怎么认定

    如果该预备行为未受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干扰,行为人着手实行了犯罪,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使得犯罪行为停...

    2018.07.123231次播放
  • 00:58

    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

    本罪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其主要特征是: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故意伤害自己...

    2018.05.2213283次播放
  • 02:16

    故意犯罪是指什么

    故意犯罪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事件,因而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

    2018.07.128935次播放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