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可以通过签订婚内财产协议的方式来约定婚内所得财产或者是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共同、部分各自所有。
婚内财产协议属于合同的范畴,必须符合以下法定条件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协议双方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也就是双方是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协议,而不能在一方被胁迫、被欺诈的情况下签署。
民法典中为了保障当事人能够履行设备采购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最好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当一方不履行合同时,另一方就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婚内协议书具备以下三个要素是有效的:(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婚内财产约定的生效条件有:(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880元调整提高到每人每月970元,每人每月增加90元,增幅10.23%。重残无业人员、社会孤老残幼、三胞胎和司法老残等4类对象,每人每月1150元。
1、签订采购合同后,保障采购合同履行的,当事人可以约定支付定金保证合同履行,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适用定金罚则。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1、协商解决;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费者权益争议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的。2、投诉、调解;3、行政申诉;4、提起诉讼(如消费者与经营者间有仲裁协议,则须首先申请仲裁,不服裁决结果再提取诉讼)。
劳动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社会保险基金按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