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婚姻家庭 > 向法院解除同居关系法院支持精神赔偿吗

向法院解除同居关系法院支持精神赔偿吗

2023.02.13 婚姻家庭 117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法院解除同居关系不支持精神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温馨提示】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15分钟获得解答!
【延伸知识】:共同债务的分割
你好,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法院判决。男女一方单独所负的债务,由本人偿还。
夫妻共同生产、经营所负的债务,包括双方共同从事工商或在农村承包经营所负的债务,购买生产资料所负的债务,共同从事投资或者其他金融活动所负的债务,在这些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欠缴的税款等。经双方同意由一方经营但其收入用于共同生活的,所负的债务也是夫妻共同债务
对夫妻共同债务,双方负连带的清偿的责任,离婚时应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资产不足清偿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在未清偿夫妻共同债务时,不得先行分割共同财产。
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包括因购置生活用品、修建或购置住房所负的债务,履行抚养教育赡养义务、治疗疾病所负的债务,从事双方同意的文化教育、文娱体育活动所负的债务,以及其他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由双方共同负担的债务。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报告编号:NO.20230213*****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医疗事故赔偿是否支持精神赔偿

    支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王瑞涛律师 2020.03.23 994人看过
  • 解除同居关系法院会受理吗

    单纯的起诉解除同居关系,法院不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同居关系,属于法律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李姗姗律师 2018.12.13 464人看过
  • 解除同居关系能否起诉到法院

    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赵彪律师 2019.08.13 1245人看过
  • 要求解除同居关系法院是否受理

    对于未婚同居的,双方都是未婚的男女共同生活的,我国法律不支持也不鼓励,不在法律调解的范围内。这是当事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选择,同居关系存在、解除与否法律不予干涉,其起诉解除同居关系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因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发生纠纷法院应当受理。

    丁嫣律师婚姻家事团 2018.11.29 447人看过
  • 法院支持伤残赔偿吗

    如果由医疗鉴定机构确定为工伤或者是对方伤害造成,法院一定会支持的。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李键键律师 2019.08.19 2128人看过
  • 精神赔偿项目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何长江律师 2019.08.21 1077人看过
  • 男女朋友关系请求解除同居关系法院受理吗

    以男女朋友关系同居,当事人请求法院解除同居关系的,并不是法院受理的范围,法院是不受理的,但涉及财产、子女抚养的除外。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刘远务律师 2020.02.14 537人看过
  • 能去法院起诉解除同居吗

    不能。解除同居关系不属于民事诉讼管辖的范围,法院不会受理。因为同居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人身关系。但若是双方同居期间发生的财产纠纷,法院可以以同居关系析产纠纷进行受理。若双方生育的有子女,因子女抚养问题发生纠纷的,法院可以以同居关系子女抚养。

    郭利英律师 2022.05.06 0人看过
  • 影楼丢失结婚摄影可以向其要求精神赔偿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邓伟娜律师 2019.08.20 1177人看过

赵彪

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

赵彪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婚姻家庭

  • 27751

    精选解答
  • 25725456

    阅读量
咨询律师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向法院解除同居关系法院支持精神赔偿吗
    解除同居关系法院不支持精神赔偿与他人过着同居生活,当发现对方已经结婚后,才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失。日前,河南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民事纠纷案,依法判决驳回原告聂某要求被告宋某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0000元的诉讼请求。现年26岁
  • 解除同居关系法院受理吗
    仅仅解除同居关系,法院不会受理。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关于解除同居关系法院是否受理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同居关系需要去法院解除吗
    同居关系不能到法院起诉解除,法院也不会受理,而是由当事人自行解除。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关于同居关系是否需要去法院解除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 解除同居关系能去法院起诉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男女未婚同居是经常的事情,男女未婚同居会产生比较多的法律问题,如未婚生子、解除同居关系后财产的分割等问题,那么解除同居关系能去法院起诉吗?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 可以到法院起诉解除同居关系吗
    依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规定,解除同居关系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关于是否可以到法院起诉解除同居关系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 你好!解除同居关系,无错方能不能向有错方提出精神赔偿?
    同居关系不处理这些问题
  • 解除同居关系协议法院会受理吗?
    是要处理什么纠纷?诉求是什么?
  • 解除同居关系解除同居关系要啥手续
    1、无配偶者之间同居并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自行解除同居关系即可,无须经任何部门办理手续; 2、有配偶者之间或者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之间形成同居关系并要求解除的,由人民法院予以解除; 3、同居者在同居期间形成了共同财产,因分割共同财产发生纠纷并诉至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按同居关系析产纠纷做出处理; 4、同居者在同居期间生育子女,因抚养问题发生纠纷并诉至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按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做出处理; 5、因同居关系所产生的财产纠纷和子女抚养等问题,不能达成一致的,可由人民法院审理并判决;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1、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法律对非法同居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2、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法律对非法同居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 你好 有小孩起诉解除同居关系要去法院几次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篇》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 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对于同居行为,要考虑清楚,一旦出现纠纷问题,除非一方有其他违法行为,否则,双方的关系和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双方对解除同居关系后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无法达成协议的,起诉到法院,法院是可以审理判决的。以上是针对您问题的简要回答,如需帮助建议一对一咨询,以便及时解决您的问题。
  • 怎么解除同居关系
    可以 起诉处理。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状 具体详联本律 点击头像 可电联同微WX随时咨询,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