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等内容。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内容。
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2.受害人的过错(故意或过失)。由于受害人的故意或过失引起合同不能履行或侵权损害的,由受害人自己承担损害后果;3、符合约定或法定免责条件的。
我国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是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所构成。过错推定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方式。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免除的条件:1、不可抗力。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水灾、战祸等。2、正当防卫。即为了保护国家、集体、他人或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的侵害,对侵害人进行必要限度的反击行为。
民事责任的免除即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的免除的规定,即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我国刑法将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分为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四种具体形态。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民事责任是指是民事主体违反了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民事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也包括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民事责任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包括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