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辩护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特征有哪些?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特征有哪些?

2021.10.17 刑事辩护 1961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客体要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就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关系,实质上是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其所侵犯的客体与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存在着相似性。但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其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是指实现国家基本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力,[2]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3]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该关系密切人是间接利用某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公众对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依法办事的信赖或者说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形象。因为关系密切人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也会侵犯国家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的程序,影响其正常工作活动。另一方面,也会让公众产生对公权力的不信任。
客观要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一是关系密切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或是关系密切人,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二是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其关系密切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主体要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
首先是近亲属的界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只要与该国家工作人员(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存在上述关系的,可以界定为其近亲属。具备该罪的主体资格。其次是其他关系密切的人,法律本身并没有界定关系密切人的内涵和外延,而关系属价值判断和主观认定的范畴。在这方面,两高在2007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基本问题的意见》中有特定关系人的规定,即包括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以及其他共同利益的人。有人认为这一界定范围过于狭窄,不符合立法原意,认为应包括以下这些人:基于血缘产生的关系,即除了近亲属之外的其他亲属;基于学习、工作产生的关系,如同学、师生、校友、同事关系;基于地缘产生的关系,如同乡;基于感情产生的关系,如朋友、恋人、情人关系;基于利益产生的关系,如客户、共同投资人、合同、债权债务关系;在任何情况下相识并产生互相信任相互借助的其他关系人。[1]以上的界定有过于宽泛的嫌疑,应这样界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内涵和外延:该主体基于其与某国家工作人员的特定关系,足以影响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决定或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力,能够让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其服务,即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具体的适用范围有赖于相关的立法、司法解释作出明确的规定。
主观要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表现为该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某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密切人,与该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的关系,足以让第三人相信其能够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或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即认识到其是在以某种方式利用者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并且希望请托人能够给付财物或自己会主动向请托人索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
报告编号:NO.20211017*****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如何构成的?

    客体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就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关系,实质上是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其所侵犯的客体与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存在着相似性。

    刘辉律师 2019.07.30 948人看过
  • 如何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客体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就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关系,实质上是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其所侵犯的客体与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存在着相似性。

    张保明律师 2019.07.28 979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怎么构成的?

    客体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就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关系,实质上是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其所侵犯的客体与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存在着相似性。

    姜一凡律师 2019.09.04 999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构成?

    客体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就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关系,实质上是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其所侵犯的客体与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存在着相似性。

    张保明律师 2019.07.27 1106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关系密切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的行为;3、主体要件,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4、主观要件,主观为故意。

    刘少威律师 2023.09.19 95人看过
  • 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要件有哪些?

    客体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就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关系,实质上是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其所侵犯的客体与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存在着相似性。

    刘辉律师 2019.07.26 980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客体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就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关系,实质上是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其所侵犯的客体与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存在着相似性。

    刘辉律师 2019.07.26 975人看过
  • 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条件有哪些?

    客体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就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关系,实质上是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其所侵犯的客体与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存在着相似性。

    秦江华律师 2019.08.01 953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由哪些构成?

    客体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就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关系,实质上是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其所侵犯的客体与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存在着相似性。

    秦江华律师 2019.07.31 1016人看过

秦江华

北京市金台(廊坊)律师事务所

秦江华律师,专职律师擅长交通事故

  • 53850

    精选解答
  • 61025497

    阅读量
咨询律师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怎么处罚
    构成本罪的,一般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受贿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应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关于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怎么处罚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国家机关人员亲属或是与其有亲密关系的人,会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就会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那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呢?下面华律网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1、犯罪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构成要件
    可能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边人员,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收受他人贿赂,虽然自己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是仍然是会构成受贿罪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构成要件是怎样的呢?下面,华律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 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应当如何处罚
    构成本罪的,一般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受贿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关于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应当如何处罚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在当前社会中,作为国家公务员或是其他职位,或多或少都拥有一定的权力,也存在一些利用影响力受贿的违法行为。那么在刑法中,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由华律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的相应的解答吧。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