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孩子的外公没有探视权,因为探视权是针对于父亲或母亲而言的。探视权也称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离婚后,双方可以协议约定孩子的探视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1、根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按照探视的方式和周期; 2、约定探视的时间:每周、每月、每日,从几点到几点,是否可以留宿; 3、约定探视的方式:探视的。
离婚后孩子的探视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约定:第一在离婚协议中约定探视权及探视方式,夫妻双方可以在离婚协议里约定探视权及探视权的实行方式方法;第二通过法院的判决探视权及探视方式,如夫妻双方对探视权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申请法院判决探视权及探视权的实行方式。在离婚协议中如何约定探视权,要根据双方及未成年子女的实际情况,根据未成年子女生活学习的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比如有的夫妻双方约定,每周周六上午八点到晚上七点由探视一方带孩子;有的夫妻约定,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从周六早上八点到周日晚上七点,由探视一方陪伴孩子;有的夫妻约定还暑假由探视一方带孩子一起生活。每一个家庭每个未成年子女的实际情况不同,约定的探视权和探视方式都不相同。父母双方都是为了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子女有权享受到父母双方的爱,如果在探视权上产出矛盾,这样受伤害最深的还是子女。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离婚后拒绝另一方的探视,或者阻挠另一方的探视,甚至怂恿孩子拒绝见另一方,法院在执行探视权的案件中会根据不同案件情况针对处理,对于一方故意阻挠另一方探视子女的,先说服教育,如果不改正则可以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
离婚后小孩的探视权问题应当由父母双方根据实际情况来约定。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可以对孩子探视权的问题进行约定,可以约定具体的探视时间、探视次数、探视方式等。
探视权是指法庭授予无生活监护权的父母一方的、对其子女进行经常性看望的权利。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法庭审理案件后认为进行探视会严重危害子女的身体、精神、道德或感情的健康时,才会拒绝授予无生活监护的父母一方探视权。
离婚后有探视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权从法理上看,是基于亲权的一种派生权利,只要身份关系存在,探望权就应该是非直接抚养一方的权利。
离婚不可以主动放弃探望权。探望权是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父或母特有的权利,是一种延伸的亲权,不能自由处分,更不能放弃。探望权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父或母亲必须遵守的法定义务,从这个角度看,放弃探望权的意思表示不具有法律效力;即使离婚双方在协议中约定放弃探望权的,仍享有要求探望子女的权利,如果一方不让探望,另一方以要求探望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1、双方解除婚姻关系后,探视权并没有规定几次。2、因为探望权是父母基于其身份所有的权利义务,只要父母双方关系还在,就有探望的权力。探望的方法与时间都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另外,如果有不适合探望的情形,应中止探望,直到情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