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案可适用缓刑的情形包括:(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五)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可以宣告缓刑,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
交通肇事案件认定的标准:1、行为人在逃逸时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2、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与可能的刑期具有直接的关联性。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时追诉时效是五年;肇事后逃逸获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时追诉时效是十年;因逃逸致人死。
交通肇事罪属于公诉案件。司法实践中,事故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认为肇事人的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犯罪,而公安、检察机关却以种种理由不予追究肇事人刑事责任的可以自诉。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交通肇事刑事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要依据法定最高量刑而定,例如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是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是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是十五年。
定罪方面:(1)是否存在责任阻却事由,如犯罪主体的年龄、犯罪时的精神状况,是否存在紧急避险的情形等;(2)是否存在共同犯罪、胁从犯等情况。无论是定罪还是量刑,都需要及时充分取证,积极的开展律师工作是影响最终结果的基本前提。
如果被告人仅因“肇事后逃逸”情节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并由此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该“肇事后逃逸”行为不应再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
交通肇事案件缓刑的适用应当考虑: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罪过轻重有别,应对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肇事的被告人除罪过小、罪过较小,还应当具有悔罪表现;肇事后逃逸的不宜适用缓刑。
拘役没有诉讼时效,而有追诉时效。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过了这个期限则不再追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判处拘役属于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情形,追诉时效是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