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案件认定的标准:1、行为人在逃逸时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2、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因此,交通肇事案件最快要在二十日内做出判决。
交通肇事案件缓刑的适用应当考虑: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罪过轻重有别,应对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肇事的被告人除罪过小、罪过较小,还应当具有悔罪表现;肇事后逃逸的不宜适用缓刑。
交通肇事罪不是自诉案件不存在诉讼时效,作为刑事案件有追诉时效。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0年。
交通肇事案可适用缓刑的情形包括:(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五)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可以宣告缓刑,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
交通事故的案底会永久保存,案底一般来说包括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交通肇事罪是属于公诉案件。根据刑法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分别是交通肇事罪、肇事后逃逸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
定罪方面:(1)是否存在责任阻却事由,如犯罪主体的年龄、犯罪时的精神状况,是否存在紧急避险的情形等;(2)是否存在共同犯罪、胁从犯等情况。无论是定罪还是量刑,都需要及时充分取证,积极的开展律师工作是影响最终结果的基本前提。
如果被告人仅因“肇事后逃逸”情节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并由此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该“肇事后逃逸”行为不应再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