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婚姻家庭 > 家庭暴力法律是怎样认定的

家庭暴力法律是怎样认定的

2021.12.24 婚姻家庭 1309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1、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内的亲属,一般应具有亲属关系和共同生活两个特征。如父母子女关系、夫妻关系。这里的亲属关系不仅仅是指依靠婚姻和血缘维系的亲属关系,还包括依法律关系形成的亲属关系,如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继兄弟姐妹关系等。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家庭暴力往往是认为具有配偶关系的男性对女性的施暴。当然,这在家庭暴力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事实上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还包括老人、儿童以及女性对男性的施暴。
2、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
实践证明,家庭暴力具有手段的残酷性,情节的恶劣性,后果的严重性,时间的连续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家庭暴力仅以故意为条件。
3、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在客观上实施了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并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
客观上须具备两个方面:
一是实施了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的暴力行为。
二是造成一定伤害后果。
日常生活中偶尔的打闹、争吵不能理解为家庭暴力。
4、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是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具体为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和身体权。
身体权是家庭成员维护其身体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其中包括性权利。
健康权是家庭成员维持其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不受生理和心理侵害的权利。
生命权是以家庭成员的生命安全的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自由权是家庭成员在法律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进行行动和思维,不受约束,控制或妨碍的权利。
现实生活中各种类型的家庭暴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间存在难以割断的内在联系:
首先,在对身体的暴力中可包含对性的暴力,而对身体的暴力无疑会引发精神折磨和心灵伤害,于是引发间接的精神暴力;
其次,对性的暴力既是对被害者的身体暴力,也是精神暴力;
再次,对被害者的精神暴力,毫无疑问地会损害被害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从而导致间接的身体暴力。至于在精神暴力后强迫或鲁莽为之的性行为则无疑是直接或间接的性暴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
报告编号:NO.20211224*****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是怎样的

    要及时向居(村)委会、妇联组织、工作单位等,寻求帮助或者调解,或者直接向公安机关报警。日后进行诉讼时,可以请求相关部门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尤其是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

    2019.08.05 3103人看过
  • 家庭暴力怎样认定的

    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内的亲属,一般应具有亲属关系和共同生活两个特征;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在客观上实施了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并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

    丁嫣婚姻家事律师团 2018.11.24 1175人看过
  • 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都是怎样的

    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刘云海律师 2022.08.17 200人看过
  • 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标准

    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是:1、存在于家庭成员之间;2、包括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3、行为具有经常性;4、其他标准。

    赵彪律师 2023.06.05 152人看过
  • 家庭暴力认定的标准

    家庭暴力认定的标准: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把那些家庭成员之间日常的争吵,偶而的身体轻微伤害以及尚未造成后果的家庭纠纷与法律上的家庭暴力区别开来,夫妻间争执打闹不能算做家庭暴力。

    赵彪律师 2019.08.05 2042人看过
  • 家庭暴力如何认定的

    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内的亲属,一般应具有亲属关系和共同生活两个特征;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在客观上实施了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并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

    丁嫣婚姻家事律师团 2018.11.24 1303人看过
  • 家庭暴力如何认定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内的亲属,一般应具有亲属关系和共同生活两个特征。

    赵彪律师 2019.08.22 1230人看过
  • 家庭暴力怎么认定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庭暴力注意要与一般的家庭冲突区分开,家庭暴力可以不因任何原因,一方长期对另一方实施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残害。

    赵彪律师 2019.09.02 1191人看过
  • 如何认定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内的亲属,一般应具有亲属关系和共同生活两个特征;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在客观上实施了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并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

    丁嫣婚姻家事律师团 2018.11.24 1279人看过

丁嫣婚姻家事律师团

湖北尊而光(洪山)律师事务所

丁嫣婚姻家事团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婚姻家庭

  • 3654

    精选解答
  • 5863043

    阅读量
咨询律师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是怎样的
    家庭暴力可以分为动手和心理上两种,但对于家庭暴力的界定标准很多人认识的并不是那么清楚,不确定自己遭受的情况是不是属于家庭暴力范畴。法律上对于家庭暴力是有进行界定,那么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是怎样的?关注华律网,了解更多知识。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是
  • 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
    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标准:1、身体虐待,即是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2、言语虐待,即是企图以字眼、声调来控制或伤害另一个人;3、心理虐待;4、性虐待,即是强迫对方进行性行为、逼迫对方看色情影片或图片、拒用保险套等,下面请大家和华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欢迎大家进行阅读。
  • 怎样认定家庭暴力
    【案情】原告马某,女,27岁,回族,农民,住开发区某村。被告张某,男,30岁,回族,农民,住开发区某村。原告与被告系同村村民,自由恋爱于1994年12月登记结婚,1995年8月生育一子(现7岁)。婚后夫妻间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甚至动手打架。
  • 家庭暴力该怎样认定
    并非每个家庭内部发生的打闹、争吵与冲突均能被视为家庭暴力,按照相关律例的严格规定,判定为家庭暴力的前提必须是已经对受害者在身心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与损伤。唯有当虐待、殴打等此类违法行为导致受害人达到轻伤乃至更高级别的严重伤害结果时,法庭才会有机会判定此类行为构成家庭暴力犯罪。在对于家庭暴力罪行的认定过程中,针对肢体暴力行为的评价标准必须考虑到其频率。接下来华律网小...
  • 怎样认定家庭暴力的证据
    家庭暴力目前在中国较为普遍,确实需要社会广泛关注,因为有太多家庭暴力案件的出现,造成了太多的不幸,接下来,华律网小编考虑到大家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怎样认定家庭暴力的证据的资料,欢迎大家进行阅读,一起了解。家庭暴力证据如何认定对当事人陈述要进
  • 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是怎样的
    您好,“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如果仅仅是偶尔一两次争吵中发生打斗,虽然也是暴力行为,但不属于《婚姻法》规定的家庭暴力。 一般认为,认定为家庭暴力需具有以下特征: (1)发生于家庭内部,较一般的虐待行为有更大的危害性、隐蔽性,从主体来看,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具有特定的亲属关系。 (2)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受害者的人身权,例如: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婚姻自主权、性权利等; (3)施暴者在主张上出于故意的,而且,施暴行为在时间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
  • 家庭暴力法律最新规定是怎样的,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
    你好,《婚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 家庭暴力如何认定,家庭暴力的认定方法
    遇到家暴时需要收集相关证据: 1.被打伤的照片,暴力过程的录音录像等 2.医院的诊断证明、伤情鉴定。 3.让邻居、熟人或居委会的人等人目击或听到暴力过程或者伤痕,协助作证。 4.警察的出警记录以及相关笔录。
  • 家庭暴力怎么认定的
    法律有规定
  • 家庭暴力如何认定
    你好,什么时间发生的事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