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监护人应当尽到教育和照顾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职责,使其获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死亡的父或母于遗嘱中指定者,称指定监护人。设定指监护人是为防止一些未成年人,没有父母,也没用亲人。这时的监护人就由法院指定,一般是未成年人父母的朋友、所在街道社区的管理人员等。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是:(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是:(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法定监护人的设立,依其方式,可以划分为当然设立、协议设立和公权力指定设立。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关系是监护关系,这种监护关系就是监护人承担严格责任的要件。即当被监护人实施侵权行为时,即使监护人已尽到监护责任也不能免责,仅可以减轻其责任。
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如下: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定监护人,是指法律规定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监护的人。通常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配偶是成人无民行为能力人的法定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