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婚姻家庭 > 夫妻间能否互相继承遗产

夫妻间能否互相继承遗产

2022.01.06 婚姻家庭 1056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夫妻间能互相继承遗产。
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这种权利基于婚姻的法律效力,是以夫妻的人身关系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只有合法的婚姻关系中的夫妻,才能相互继承对方的遗产。不具备合法婚姻关系的两性关系,如未婚同居,婚外同居重婚等的男女双方不具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如果在继承开始前双方已经离婚,或者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生存一方亦无继承死者遗产的权利。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一条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报告编号:NO.20220106*****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夫妻间如何互相继承遗产

    夫妻间互相继承遗产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没有遗嘱的根据法定继承。根据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夫妻间互相继承遗产要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并且夫妻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赵彪律师 2020.08.24 1161人看过
  • 夫妻间怎么继承遗产

    夫妻间可以通过法定继承或者遗嘱继承相互继承遗产。配偶是被继承人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且被继承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因此,夫妻间可以通过法定继承或者遗嘱继承相互继承遗产。

    赵彪律师 2020.08.12 1595人看过
  • 夫妻间怎样继承遗产

    夫妻间根据法定继承遗产。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赵彪律师 2020.08.24 1275人看过
  • 夫妻间能相互继承遗产吗

    夫妻间能互相继承遗产。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这种权利基于婚姻的法律效力,是以夫妻的人身关系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只有合法的婚姻关系中的夫妻,才能相互继承对方的遗产。

    孙晓斐律师 2020.07.24 990人看过
  • 夫妻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吗

    夫妻间能互相继承遗产。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这种权利基于婚姻的法律效力,是以夫妻的人身关系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只有合法的婚姻关系中的夫妻,才能相互继承对方的遗产。

    赵彪律师 2020.07.24 1708人看过
  • 夫妻间继承的遗产是否为共同财产

    夫妻间继承的遗产再婚后是否为共同财产需要分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是法定继承得来的遗产,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2、如果是基于遗嘱继承得来的遗产,则属于个人财产。

    顾斌律师 2018.12.21 1309人看过
  • 夫妻间存在继承关系吗

    夫妻间存在继承关系,且夫妻是第一顺位继承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赵彪律师 2020.07.23 1538人看过
  • 夫妻间有债务能否离婚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不影响夫妻双方离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赵彪律师 2020.07.29 969人看过
  • 夫妻间的财产能否仲裁

    不能。夫妻间的财产纠纷不能申请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等纠纷,是不可以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对夫妻财产有纠纷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决。

    刘云海律师 2022.08.24 245人看过

赵彪

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

赵彪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婚姻家庭

  • 27698

    精选解答
  • 28337143

    阅读量
咨询律师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夫妻间如何相互继承遗产
    我国《婚姻法》第24条第1款明确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继承法》作为专门调整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对配偶继承权的实际运作给予了全面具体的反映;《妇女权益保障法》针对妇女继承权容易受到侵犯的现实,特别强调“妇女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财
  • 夫妻间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夫妻间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一条第1款明确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民法典》作为专门调整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对配偶继承权的实际运作给予了全面具体的反映;《妇女权益保障法》针对妇女继承权容易受到侵犯的现实,特别强调“
  • 夫妻间相互继承遗产是怎么规定的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一条第1款明确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民法典》作为专门调整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对配偶继承权的实际运作给予了全面具体的反映;《妇女权益保障法》针对妇女继承权容易受到侵犯的现实,特别强调“妇女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财
  • 干兄妹有无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
    案例:我舅父和我母亲不是同胞兄妹,是在二十多年前相认为兄妹的,但比亲生同胞的还亲。舅父是海外华侨,现已回国,舅父年迈多病,如日后过世,他遗下的房屋和家产,我母亲能否继承?相认的兄妹,俗称结拜兄妹,不是血亲关系,相互之间原则上没有遗产继承权。
  • 配偶互相继承遗产的前提是什么
    合法的婚姻关系是夫妻双方人身、财产关系的前提。我国法律规定有配偶具有继承另一方财产的继承权。因此,许多人产生困惑,配偶之间的继承关系是以什么为前提?合法继承由需要哪些条件呢?今天,小编就为您整理了如下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夫妻间如何继承遗产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抚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在法定继承中,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父母、子女;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如果有遗嘱的或者需要书写遗嘱的: 遗嘱的有效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一、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 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设立遗嘱,以依法自由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能力。遗嘱为民事行为,设立人必须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依我国现行法规定,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有设立遗嘱的行为能力即遗嘱能力,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具有遗嘱能力。 因此,遗嘱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22条的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人是否具有遗嘱能力,以遗嘱设立时为准。 在设立遗嘱时,遗嘱人有遗嘱能力的,其后虽丧失遗嘱能力,遗嘱也不因此失去效力。 二、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处分其财产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因为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行为有效的必要条件。遗嘱是否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原则上应以遗嘱人最后于遗嘱中作出的意思表示为准。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三、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这一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定,遗嘱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的,不能生效。 四、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遗嘱既是遗嘱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民事行为,就只能就遗嘱人个人的合法财产作出处置。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遗嘱的该部分内容,应认定无效。 五、遗嘱须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 异父异母兄妹可以互相继承遗产吗?
    您好!我是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怀律师,专注于婚姻家事方面问题。 有继承权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抚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相关法条: 根据《继承法》第1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生活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在劳务等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的,应当认定其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主要扶养义务而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具有继承权。并且,不管他们是否再婚,其子女可以代位继承。
  • 外嫁女儿能否继承遗产
    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的,与是否出嫁没有关系的
  • 仅供居住的房子能否算遗产被继承
    不一定
  • 你好,被寄养出去的儿子能否继承生父遗产?
    遗产继承协商不成可以诉讼的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