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侵权 > 法律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有哪些?

法律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有哪些?

2021.09.24 侵权 1113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产品质量法》第5条规定:“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根据这一规定,法律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包括:(1)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这里讲的认证标志,是指产品经法定的认证机构按规定的认证程序认证合格,准许在该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的表明该产品的有关质量性能符合认证标准的标识。产品认证标志与产品合格证不同,合格证是由产品生产者自己出具的,而认证标志是由法定第三方认证机构出具的。(2)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生产者、销售者如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明该产品产地的,必须真实,不得伪造。某些特定地区生产的某种产品,具有较好的质量性能,往往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传统的工艺制作方法等因素有关,消费者对这类特定地区生产的特定产品比较信赖和喜好。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伪造产品的产地,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必须予以禁止。(3)禁止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的厂名、厂址必须真实。这里讲的“伪造”,是指无中生有,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厂名、厂址;这里讲的“冒用”,是指擅自使用其他企业的厂名、厂址。伪造产品的生产厂名、厂址,隐瞒真实的生产者,一旦产品发生质量问题时,消费者难以找到最终的责任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冒用知名企业的厂名、厂址,目的是利用知名企业已建立起来的市场信誉,推销自己的产品,这既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行为,也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必须予以禁止。(4)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不属于该产品的应有成份、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的其他物质的行为。“以假充真”,是指以非此种产品冒充此种产品的行为。但这里讲的以假充真不包括假冒商标、假冒专利的行为。假冒商标或假冒专利分别受商标法专利法的制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条
报告编号:NO.20210924*****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产品质量认证流程有哪些

    质量体系认证的申请:申请人提交一份正式的应由其授权代表签署的申请书.申请书或其附件应包括:申请方简况,如组织的性质、名称、地址、法律地位、以及有关人力和技术资源。申请认证的覆盖的产品或服务范围。

    李键键律师 2019.10.22 3454人看过
  • 承担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有哪些

    承担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有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即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的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责任主体不履行保证产品质量的义务时,应当承担法律后果,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民事责任。

    邓伟娜律师 2024.04.19 26人看过
  • 产品质量责任如何归责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邓伟娜律师 2019.08.02 1273人看过
  • 产品质量侵权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法律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邓伟娜律师 2019.08.02 1339人看过
  • 如何区分产品质量侵权与质量违约

    可以从概念上来区分产品质量侵权与质量违约。产品质量违约是指出卖人交付的产品与合同约定的产品质量不符。产品质量侵权是指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给他人造成财产或者人身上的损害。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属于特殊侵权责任,产品质量责任属过错责任抑或无过错责任。

    邓伟娜律师 2021.09.15 864人看过
  •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有哪些?

    (1)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可以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可以为准确判断和区分生产者及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提供依据。(2)销售者应当保持进货产品原有的质量。

    邓伟娜律师 2019.09.02 4396人看过
  •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法律依据

    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要求的工业产品。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邓伟娜律师 2024.04.28 29人看过
  • 如何投诉产品质量问题

    对于产品的质量问题的投诉,一般是适用在与商家沟通协商无果的情况。主要方法有:1、信函式:主要适用于消费者距投诉单位远的情况,缺点是解决问题的时间可能长些。2、来访投诉:消费者最好把有质量问题的样品带去,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3、电话投诉:这种方式便于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市场伪劣商品出现的情况。4、网上消费诉求:可通过中国消协在线网站和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协会诉说你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麻烦,获取维权帮助。另外,想要投诉的,材料要完备:1、投诉时向受理部门写出文字材料,提供购货时的发票或售货凭证。2、文字材料应注明购货或接受服务的年月日,与购货或接受服务的项目;写明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相关信息;写明受损害的事实,所购商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与责任人交涉的经过。3、投诉服务质量时,也应写明责任人姓名或营业证号。

    邓伟娜律师 2023.10.19 110人看过
  • 产品质量问题怎么赔偿

    产品质量有问题赔偿如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4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何子豪律师 2024.01.16 83人看过

邓伟娜

河北新雨律师事务所

邓伟娜律师,专职律师擅长侵权

  • 17170

    精选解答
  • 24199312

    阅读量
咨询律师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属于法律禁止的质量欺诈行为有哪些
    根据《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禁止下列质量欺诈行为:1.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所谓认证标志,是指产品经法定的认证机构按规定的认证程序认证合格,准许在该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的表明该产品的有关质量性能符合认证标准的标识。产品认证标志
  •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解释
    国家的法律是明文禁止价格欺诈的行为发生,但实际消费中却有不少消费者都遇到了价格欺诈的情况,过去消费者可能就会觉得算了,但是现在消费者则会维权。那么,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解释是什么?华律网小编给你提供一些意见。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解释
  •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是如何的
    我国商人极多,许多人认为行商可以使自己成为富翁,而决定经商。经商确实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良好的经济条件,可是,在经商过程中,我们不能够为了提高自身利益而进行价格欺诈行为。下面便是华律网小编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收集的相关资料。价格欺诈
  •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内容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就是为了减少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但是很多人对国家出台这这项政策都没有深刻的了解,下面华律网就对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内容,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禁止价格欺骗行为的规定内容《禁止价
  • 证券常识:禁止欺诈客户行为
    各行各业都有属于自己的相关规定,在证券行业中有人会利用自己的职务去欺骗客户使得自己获得相关利益,今天华律网小编将会为各位详细的介绍证券行业中的欺诈客户行为,希望能为您带来帮助。一、欺诈客户概论欺诈客户行为,是指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证券交易
  • 法律中的禁止行为(例如禁止非法采砂)算限制人身自由吗
    非法采砂,是基于对航道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等大众利益保护而设置的禁止性规定,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并未限制人身自由,况且权利的行使不是无边无界的,如果你所谓的自由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或公众利益,那也是不被允许的。
  • 欺诈行为欺诈行为还要隐私吗?
    你好 具体要咨询什么问题呢
  • 以欺诈行为签署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吗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民法典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何认定
    民法中实施欺诈行为的人,除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外,还有可能是第三人。这里的第三人,一般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双方当事人之外、与一方存在某种关系的特定人。第三人对其中一方当事人实施欺诈的目的,有可能是仅仅为了帮助对方当事人达成交易,也有可能最终为实现自己的目的。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第三人欺诈的行为都对受欺诈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应当加以规制。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与行为人实施欺诈相比,在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时,只有在受欺诈人的相对方主观上不属于善意时,受欺诈人才能行使撤销权。这样规定,体现了对善意相对人的保护。
  • 如何认定欺诈行为?
    构成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 (I)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实际生活中,陈述错误事实并不少见,根据行为人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行为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此时就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第二类是行为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认为陈述的错误事实是真实的,即他主观上并没有陈述错误事实的故意,此时不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但是如何区分行为人是否具有陈述错误事实的故意,却非易事。这主要从行为人的行为动机、知识经验以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去认定。(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构成欺诈行为的两个方面。故意陈述错误事实的行为,例如将假冒伪劣商品说成质优价廉。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向他方告知真实情况面故意不告知。沉默是否构成欺诈呢?大部分国家的法律规定,当行为人有义务说明真实情况而不说明、保持沉默即构成欺诈。我国法律对沉默是否构成欺诈的规定与上述规定相似,例如(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者在出售某种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产品,应当事先向消费者或用户作出说明,否则销售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规定表明在负有说明义务时保持沉默即构成欺诈。另外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负有说明义务的,也不能保持沉默。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所谓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构成欺诈,一般必须是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易言之,如果被欺诈人订立合同,那么必须是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与合同内容有密切关系,并且被欺诈人因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对合同内容发生了错误认识。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这表明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