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婚姻家庭 > 法定继承人继承顺序以及比例是多少

法定继承人继承顺序以及比例是多少

2024.06.03 婚姻家庭 137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在继承开始后,如果被继承人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中至少有一人继承遗产,那么第二顺序继承人就不能继承。这里的“子女”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如果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代位继承制度,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可以代位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者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通常包括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和祖父母。
至于继承比例,中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各继承人的具体继承比例。通常情况下,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之间应当平等分配遗产。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30条的规定,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并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当在分配遗产时予以照顾;对于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而有扶养能力和条件却不尽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报告编号:NO.20240603*****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赵彪

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

赵彪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婚姻家庭

  • 27698

    精选解答
  • 30134823

    阅读量
咨询律师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父母一方去世,按法定继承,各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继承比例如何分配。
    您好,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特殊情况”主要是指: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继承人只有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情形时,才能在遗产分配时中给予照顾,而且一旦具了这两个条件就应当给予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或不是应该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民法典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继承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不分或少分遗产: ①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条件; ②不尽扶养义务; ③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分。
  • 财产继承人法定顺序是应该如何规定的
    继承人顺序分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 丈夫死亡后其财产顺序继承人及比例是怎样规定的
    你好!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 遗产继承顺序父母子女比例
    具体详细咨询本律师!
  • 遗产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包含哪些人
    我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