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后逃逸判缓刑并非绝对不可能,难度稍微较大。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 “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赔偿,客观上不具有悔罪行为。因而在其归案后,即使产生了悔罪心理,实施了悔罪行为,一般也是慎用缓刑。
实践中,对于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嫌疑人要是属于一般情节,即量刑范围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同时满足其他的缓刑条件,那么在判刑的时候同时宣告缓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不过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犯罪嫌疑人,其适用缓刑的条件更为严格,是否适用缓刑,还需结合其认罪态度、到案情况、前科情况、犯罪情节、赔付情况,取得谅解的情况等综合因素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语音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相关语音问答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的有关规定,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一次记12分: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取保候审过后开庭之前收监了,判缓刑几率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处拘留或者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事故当时人没事,不代表后续没有问题,若事后伤者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治疗,再报警的,仍有风险被认定...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天以下拘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