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举例:张三与李四房因屋用地问题发生争执,张三怀恨在心,想要杀死李四,一天傍晚,张三准备好作案的一把二十厘米菜刀,来到李四的院子,正想要前往院内杀害李四,想起自己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儿,于是放弃杀害李四的想法自己回家了。张三本可以杀死李四,但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张三的行为构成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
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由于张三的行为没有造成损害,其应当被免除处罚。
综上,如果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会被免除处罚,但是并非无罪释放,被判免除刑事处罚仍然属于是犯罪和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语音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相关语音问答
无罪释放是司法机关宣布在押人犯无罪并解除其被拘禁束缚的状态,恢复其人身自由。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则作出无罪判决,并在宣告判决后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
中央政法委指导意见要求从严把握三类罪犯减刑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和幅度。即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等“三类罪犯”。专家指出,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进行测算,即使三类罪犯具备所有条件,实行“到点...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被依法释放的人,看守所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的释放通知文书,办理释放手续。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
犯罪中止造成损害的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处罚。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对无效婚姻宣告无效前的重婚问题。在宣告无效前,其婚姻关系受到结婚证效力的约束,如又与他人结婚,就侵犯了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中的一夫一妻制,构成重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