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十一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十二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一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语音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相关语音问答
继母去世后,在没有遗嘱或者遗嘱被认定无效情况下,遗产按照法定继承方式继承,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其中的子女包括被继承人的亲生子女,以及已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一些财产和人身权利,虽曾属于被继承人所有,但并不能作为遗产进行继承,具体包括:被继承人的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与公民的人身;专属于被继承人本人的财产权利,包括国家、集体财产的使用权;还有一些不属...
有遗嘱不一定能继承到遗产,能否继承遗产关键看遗嘱的效力。首先,只有符合法定形式的遗嘱才具备法律效力。其次,只有内容符合法律要求的遗嘱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内容合法性是遗嘱有效的另一大前提。
《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子女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所以子女必须赡养老人。即使不继承遗产,也要承担义务。根据《婚姻法》第21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属于无主财产,但和一般无主财产的归属不同,即不完全归属国家所有,法律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的成员的,归所在集体组织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