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后果:(1)因逃逸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逃逸一方负事故全部责任;(2)对逃逸的当事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3)因逃逸致使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撞人后逃逸,应当根据造成的后果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肇事逃逸后果是,如果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没有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看肇事司机是否存在逃逸行为,需要看撞死牲畜造成牲畜主人的财产损失,无论是过错或者意外,符合交通事故的要素,应属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如有逃逸行为就算逃逸。
轻微交通事故逃逸会给予罚款。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有下列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肇事逃逸要承担全部责任,除非能证明对方过错,且交管部门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不构成犯罪的,终生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逃逸作为定罪情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逃逸作为量刑情形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特别恶劣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承担更为严厉的法律后果。交通肇事后,受害人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状态,由于这种状态是由肇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所以产生了肇事人及时消除这种危险状态的法律义务。
因逃逸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逃逸一方负事故全部责任;对逃逸的当事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因逃逸致使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