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辩护 > 正当防卫的法律意义

正当防卫的法律意义

2021.10.17 刑事辩护 1867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正当防卫的法律意义: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1.保障社会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2.震慑犯罪分子使之不敢轻举妄动。3.鼓励公民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做斗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报告编号:NO.20211017*****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正当防卫法律特征

    正当防卫法律特征: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赵善博律师 2019.08.05 288人看过
  • 正当防卫的法律特征

    正当防卫的法律特征: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赵善博律师 2019.08.02 246人看过
  • 正当防卫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是: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刘辉律师 2020.08.14 3165人看过
  • 正当防卫标准

    正当防卫的标准如下: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曹佳宁律师 2019.04.03 1862人看过
  •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赵善博律师 2019.08.05 79457人看过
  • 偶然防卫是正当防卫吗

    偶然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防卫行为。

    王玉婷律师 2022.06.14 2394人看过
  • 正当防卫条件

    正当防卫适用条件: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赵善博律师 2019.08.05 1702人看过
  • 正当防卫怎么处理

    正当防卫怎么处理: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赵善博律师 2019.08.05 1308人看过
  • 正当防卫新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黄婷婷律师 2019.05.09 5573人看过

赵善博

河北圣佑律师事务所

赵善博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刑事辩护

  • 23329

    精选解答
  • 28147578

    阅读量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正当防卫的概念定义以及意义
    现如今,随着暴力事件和被害事件越来越多,学会保护自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要通过正当防卫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法律允许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进行正当防卫,并会对伤害事件的犯罪者实行严厉的惩罚,说到正当防卫,那么正当防卫的概念定义是什么呢?正当防卫的
  • 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在我们的人身权利受到暴力侵害的时候,我们本能的会进行反击来保护自己。这个时候就存在正当防卫的问题。怎样才是正当防卫?我们怎样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的知识,跟着华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 正当防卫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当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被侵害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可以与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就属于正当防卫,那么,正当防卫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进行解答。
  • 刑法中规定正当防卫有什么意义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防卫。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针对其本身进行防卫,才能保护合法权益。法律咨询:刑法中规定正当防卫有哪些意义律师回答:1、刑法中规定正当防卫,使每个公民都知道实行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自己的一项权利,有利于
  • 合同签订地的法律意义
    华律网小编《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是法律对于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的管辖一般规定,即发生纠纷后,要么向
  • 借条怎么写才有法律意义
    您好,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2、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4、应写清楚还款的具体年月日;5、应写清楚借款的利息;6、应写清楚借款本息偿还的年月日时间及付款方式;7、应有借款本人亲自签章、手印或亲笔书写的签字
  • 借条是否有法律意义?
    当然有,在你提问题的地方点笑圆脸评价我帮你
  • 你好。什么是法律意义的共同遗嘱?
    有效遗嘱必须具备哪些实质要件 一、立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能力。 《继承F》第二十二条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无效。”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不具备真实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也不具备与其相关的民事活动的责任能力,他们所立遗嘱,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范围,法律规定其从事的民事活动无效,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侵害。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F》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一条“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也充分说明了立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的能力。 二、遗嘱内容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的表示。 《继承F》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遗嘱人在遗嘱中确立的内容是处分自己生前合法所有的个人财产,立遗嘱人如果在胁迫等外在因素的压迫下所立遗嘱,或遗嘱被人篡改、伪造,均是他人的意思,他人无权处分财产所有人的遗产,只有遗产所有人才能处分自己合法所有的遗产,因此,遗嘱一定要表示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这也是体现对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的保护。 三、遗嘱处分的遗产只能是个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处分其他财产无效。 《继承F》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界定了遗嘱处分的财产是公民个人财产,凡是违反这一条规定的遗嘱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F》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八条规定“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遗嘱的这部分无效”,充分说明遗嘱人在遗嘱中处分遗产只限于个人财产,凡超越这个界限的无效。 四、遗嘱中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继承F》第二十八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还未出生,被继承人死亡,在分割遗产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这是因为被继承人死亡,承担抚育子女的责任、义务也随之消失,但胎儿是需要抚育的,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成长需要,减轻生存压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F》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五条“应当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没有保留的,应当从继承人继承遗产中扣回”,也就是说,扣回胎儿应继承的份额后,其他继承人继承的遗产才有效。 五、遗嘱中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继承F》第十九条规定“遗嘱中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这部分人缺乏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或者有生活来源,但不足以维护基本生活,剥夺其继承权,无异于造成其生存危机,因此剥夺这种人继承权的遗嘱无效。
  • 具有法律意义的借条模板
    没有固定的模板,如果需要律师代写,可以联系
  • 给父母写欠条有法律意义吗
    您好!给父母写欠条受法律保护。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