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规定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荣誉权、隐私权。此外,自然人还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当侵害名誉权行为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要精神抚慰金赔偿。对于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获利的情况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确定。
一般言语上的侮辱,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侵犯名誉权情节严重,才能构成侮辱罪。我国法律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赔礼道歉、经济补偿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行为人行为违法:此处的法应作限制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必须是违法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后果。
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也可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诉。
侵害名誉权的,受害人可以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在侵害名誉的范围内消除影响。如果造成精神伤害的,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失。如侵权人拒不承担责任,受害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处理。
应当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民事责任。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民事责任的,应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行为人拒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