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侵权 > 侵害他人名誉权怎么界定

侵害他人名誉权怎么界定

2021.09.17 侵权 1538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侵害他人名誉权界定: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情节严重的,将会构成侮辱罪诽谤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也就是说,某人的名誉仅仅指公众对其的社会评价,而不是该人对其内在价值的自我评价。因此,行为人的某些行为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则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报告编号:NO.20210917*****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邓伟娜

河北新雨律师事务所

邓伟娜律师,专职律师擅长侵权

  • 18075

    精选解答
  • 26608182

    阅读量
咨询律师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名誉权的侵害
    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公民或法人名誉权的非法行为。侵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权将会造成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或财产损失。这里的财产损失通常指可得利益的减少,即间接损失。侵害名誉权的方式通常有:(1)侮辱。指以书面、口头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的行为。侮屏可以是暴力行为,也可以是非暴力行为。侮辱是否须有公然性,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侮辱须有公然性,否则不构成侵害名誉权。所谓...
  • 名誉权的侵害
    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公民或法人名誉权的非法行为。侵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权将会造成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或财产损失。这里的财产损失通常指可得利益的减少,即间接损失。侵害名誉权的方式通常有:(1)侮辱。指以书面、口头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的行为。侮屏可以
  • 一般侵害名誉权与通过网络侵害名誉权
    一般侵害名誉权与通过网络侵害名誉权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判断某一公民的行为是否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名誉权时,应以其是否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并造成他人人格受损、社会评价降低等事实为标准。一般来说侵害名誉权要求侵权行为人要有传播散布行为,传播散布是指将诋毁他人的观念传达给第三人。如果行为人并未向第三人...
  • 一般侵害名誉权与通过网络侵害名誉权
    华律网小编一般侵害名誉权与通过网络侵害名誉权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 判断某一公民的行为是否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名誉权
  • 侵害名誉权要坐牢吗
    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的时候,那么自己就必须为行为买单,到时候到了严重地步自己就会构成犯罪,那么法律是如何进行规定的呢?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