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情节,即达到了本罪的立案标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抢夺罪属于刑事犯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简单来说,就是经过人民法院审理并出具书面有罪判决书才能算犯罪。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构成的是轻罪还是重罪的确认与评判,并制作《刑事判决书》,才能确定某人或者某单位构成刑事犯罪。
毁坏他人财物不超过5000元的,不构成犯罪,则属一般违法行为,应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洗钱属于刑事犯罪。明知是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一定行为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受贿属于刑事犯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诈骗数额较大的属于刑事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判刑。
逃税罪于刑事犯罪。《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