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辩护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与客体?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与客体?

2021.10.17 刑事辩护 1682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客体要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就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关系,实质上是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其所侵犯的客体与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存在着相似性。但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其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是指实现国家基本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力,[2]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3]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该关系密切人是间接利用某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公众对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依法办事的信赖或者说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形象。因为关系密切人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也会侵犯国家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的程序,影响其正常工作活动。另一方面,也会让公众产生对公权力的不信任。
客观要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一是关系密切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或是关系密切人,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二是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其关系密切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主体要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
首先是近亲属的界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只要与该国家工作人员(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存在上述关系的,可以界定为其近亲属。具备该罪的主体资格。其次是其他关系密切的人,法律本身并没有界定关系密切人的内涵和外延,而关系属价值判断和主观认定的范畴。在这方面,两高在2007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基本问题的意见》中有特定关系人的规定,即包括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以及其他共同利益的人。有人认为这一界定范围过于狭窄,不符合立法原意,认为应包括以下这些人:基于血缘产生的关系,即除了近亲属之外的其他亲属;基于学习、工作产生的关系,如同学、师生、校友、同事关系;基于地缘产生的关系,如同乡;基于感情产生的关系,如朋友、恋人、情人关系;基于利益产生的关系,如客户、共同投资人、合同、债权债务关系;在任何情况下相识并产生互相信任相互借助的其他关系人。[1]以上的界定有过于宽泛的嫌疑,应这样界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内涵和外延:该主体基于其与某国家工作人员的特定关系,足以影响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决定或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力,能够让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其服务,即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具体的适用范围有赖于相关的立法、司法解释作出明确的规定。
主观要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表现为该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某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密切人,与该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的关系,足以让第三人相信其能够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或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即认识到其是在以某种方式利用者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并且希望请托人能够给付财物或自己会主动向请托人索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
报告编号:NO.20211017*****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如何构成的?

    客体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就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特殊关系,实质上是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其所侵犯的客体与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存在着相似性。

    刘辉律师 2019.07.30 972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最新量刑标准?

    1.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张保明律师 2019.07.28 1106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量刑?

    1.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刘辉律师 2019.07.30 1095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最新立案标准?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千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强行索取财物的。

    赵善博律师 2019.08.01 1079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怎么判刑?

    1.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2019.09.05 1104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判刑标准?

    1.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孙海东律师 2019.07.29 1007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如何量刑?

    1.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孙海东律师 2019.07.30 1043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怎么判刑

    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沈辉律师 2018.12.21 1715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怎么量刑?

    1.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刘辉律师 2019.07.26 1020人看过

赵善博

河北圣佑律师事务所

赵善博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刑事辩护

  • 23329

    精选解答
  • 27638965

    阅读量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哪些
    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属或是其他有亲密关系的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是地位,为请托人谋取不当的利益,就会构成犯罪,那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有哪些呢?下面华律网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单位受贿罪的主体与客体
    单位受贿罪的主体为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人民团体。单位受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有单位正常管理活动和声誉。此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关于单位受贿罪的主体与客体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如何惩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犯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既遂的判刑,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处3-7年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情况根据实际的涉案金额大小来进行判决,避免法律适用错误。关于如何惩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如何理解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那么,如何理解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呢?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案标准
    受贿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件比较严重的行为的,当然受贿罪也是分为很多种的,这其中就包括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了,那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是是什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华律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下文中的知识可以帮助到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