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辩护 > 抗税罪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刑

抗税罪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刑

2024.04.18 刑事辩护 490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抗税罪过失致人死亡,则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抗税罪数罪并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零二条 【抗税罪】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报告编号:NO.20240418*****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抗税罪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

    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抗税罪数罪并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

    刘辉律师 2019.12.26 1475人看过
  • 绑架罪过失致人死亡还要单独判刑吗

    金辉律师 2022.06.08 0人看过
  • 绑架罪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定性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

    邢战涛律师 2022.07.27 399人看过
  • 绑架罪过失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犯绑架罪致人死亡的情况属于绑架罪的结果加重情形,从重处罚。而第九修正案去掉了这一部分的内容。由此,犯绑架罪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则成为了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这种情况在刑法学上称想象竞合犯,选择其中一个较重的罪名定罪处罚。

    赵善博律师 2019.08.26 3541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判刑标准

    1、过失致人死亡量刑标准具体是处3-7年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3、需要注意的是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秦江华律师 2024.07.03 1695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刑

    过失致人死亡是指,在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结果,但是主观上行为人并没有预见这种结果的发生。对死亡结果的发生基于一个正常人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因此致使他人死亡。

    赵善博律师 2019.08.26 1350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要判刑吗

    1、过失致人死亡要判刑。2、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1)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2)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3、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他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曲衍桥律师 2023.05.12 277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要判刑吗?

    过失致人死亡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具体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导致死亡结果的发生。

    赵善博律师 2019.08.09 1387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判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沈辉律师 2018.12.14 1566人看过

田亚红

北京嵩高律师事务所

田亚红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刑事辩护

  • 342

    精选解答
  • 327068

    阅读量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