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辩护 > 集资诈骗罪是怎么规定的

集资诈骗罪是怎么规定的

2021.10.13 刑事辩护 1033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报告编号:NO.20211013*****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集资诈骗罪处罚规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秦江华律师 2019.08.01 982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怎么规定的

    1、集资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2、实施集资诈骗犯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3、对于个人来说,数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构成集资诈骗罪;对于单位来说,数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的才能构成。

    王文德律师团队律师 2022.07.25 171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判刑最新规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孙海东律师 2019.07.29 1056人看过
  • 刑法是怎么规定集资诈骗罪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刘辉律师 2020.08.06 1032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判刑规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孙海东律师 2019.07.29 1003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等。

    李玉律师 2020.08.14 953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量刑规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姜一凡律师 2019.09.04 997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如何区分

    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后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侵犯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2)侵犯的对象不同;(3)客观方面不同;(4)诈骗数额不同。

    王国强律师 2021.01.19 771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二)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姜一凡律师 2019.09.03 1019人看过

孙有为

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

孙有为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刑事辩护

  • 922

    精选解答
  • 1992780

    阅读量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集资诈骗罪怎么规定
    在我国刑法上,对于诈骗罪的分类有很多种,比如常见的有金融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其中金融诈骗罪有可以细分为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等等。不同名称的罪名也代表着不同的犯罪行为。那么集资诈骗罪怎么认定呢?请跟随华律网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 集资诈骗罪数额规定
    华律网小编律师解答: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在主观方面是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自然其在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
  • 集资诈骗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现代社会犯罪手段和犯罪工具都是不断升级的,包括犯罪分子会给受骗的人民进行洗脑,将欺骗的观念深深的融入到被害人的脑海里面。集资诈骗就是这种典型的犯罪手段,通过借用公司的经营和产品的宣传进行筹集资金,非法获取大量的金钱。那么集资诈骗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刑法对于集资诈骗罪是如何规定的
    刑法对于集资诈骗罪是如何规定的,关于这个问题华律网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下关于这问题的资料,如果你想知道关于刑法对于集资诈骗罪是如何规定的这个问题,如果你想知道,请跟着小编一起往看吧,马上为你解答,跟上华律网小编的步伐一起往下看吧。
  • 非法集资诈骗罪判刑是如何规定的
    非法集资诈骗罪判刑规定如下: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依照上述规定处罚。关于非法集资诈骗罪判刑是如何规定的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请问集资诈骗罪有人数上的规定吗?
    只有数额的规定,没有人数上的规定。个人集资诈骗在十万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在五十万元以上就要立案追诉。
  • 集资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区别
    您好,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 集资诈骗罪,能拿回钱嘛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指不当得利使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的债权债务关系,受损人享有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92条中表述为:"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该法律条款中包含了构成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成立的四项基本要件,即一方获利;一方受损;获利无法律上原因;获利与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四项要件,是检验不当得利是否成立的基本标准,也是确立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基本法律事实。
  • 什么才算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不是单纯看法律规定,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 集资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有什么不同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其构成要件是: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使用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的一种手段。“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4)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即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聚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目的。所谓据为己有,既包括将非法募集的资金置于非法集资的个人控制之下,也包括将非法募集的资金置于本单位的控制之下。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的构成要件是: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经济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合同”主要是指经济合同。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发徒工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五种行为:A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B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C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D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E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个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的主体。4)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集资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均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1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该犯罪行为不但严重侵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特别是损害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而且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后者侵犯的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和市场秩序,该犯罪行为在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同时,也侵害了经济合同管理秩序,扰乱的是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2犯罪的对象不同:前者是行为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其侵害的对象是不特定的群体,严重侵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特别是损害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