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有谅解书,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缓刑。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
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说明,罪行比较轻微。判处重刑的罪犯,不能缓刑。(二)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不可。
交通肇事逃逸如果没有减轻处罚情节的话,不能判处缓刑,因为交通肇事逃逸法定刑三年以上,而缓刑需要刑期三年以下。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等。
肇事逃逸对方有谅解书还要拘留。肇事逃逸已构成犯罪,还是需要拘留,谅解书在审判方面会有用。肇事逃逸即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触犯的是交通肇事罪。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其在刑法上有着酌定从轻的效力。
交通肇事逃逸有拘留。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处15日以下的拘留。
得到家属谅解只是作为缓刑的条件之一。关键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法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所以如果犯交通肇事罪但是只判处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危险就可以判处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不能判缓刑,肇事逃逸已经有逃逸行为,不能适用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不可适用缓刑。缓刑的适用条件之一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依据《刑法》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不应适用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