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损害后果,即因人格权益等有关民事权益遭受侵害,造成受害人“非财产上损害”——包括精神痛苦与肉体痛苦;有违法侵害自然人人格和身份权益的侵权事实;侵权事实和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侵权人主观上有故意和过失。
协议离婚没有精神赔偿,因为承担《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而不是协议离婚的当事人,所以协议离婚没有精神赔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协议离婚后可以索要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有:1、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精神赔偿的情形具体如下:(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如果有造成受害人严重精神损害的,有精神损害赔偿。根据法律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劳动纠纷一般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认定精神损害达到赔偿的标准,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而劳动纠纷一般不涉及人身侵权损害,因此劳动纠纷一般不能提精神损害赔偿。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精神赔偿的标准根据下列因素确定:1.侵害人的过错程度。侵害人的过错程度是指侵害人进行侵权时的心理状态。2.侵害人的获利情况。3.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4.受害人精神受损害的程度和后果。5.侵权行为的方式、场合和范围。6.诉讼时当地的经济状况。
1、离婚时给予精神赔偿的范围有:重婚行为;与他人同居行为;实施家庭暴力行为;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或有其他重大过错行为等。2、法律规定以上情况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该“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