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的一种,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附加刑的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期,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五条的规定:1、监视居住要随时受到监视,不能离开住所。取保候审比较自由,只要不离开当地,就可以随意行动。2、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两者的区别在于,缓刑属于刑罚执行方式,而取保候审属于强制措施,两者发生的诉讼阶段和条件也不相同。缓刑是指刑罚暂缓执行,取保候审指的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保释是起源于英国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被逮捕或被羁押的人予以释放的制度。它是作为犯罪嫌疑人的一种权利而设置的。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即使是犯罪嫌疑人,仍然应当尽量保证其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公民的自由。
拘役一般是在看守所执行;缓刑暂不执行收监。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假释是在犯罪分子执行一定刑期后,根据其在执行期间的悔改表现裁定的,它只是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地剩余刑期,不能适用于被判处拘役地犯罪分子;缓刑则是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全部刑罚,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取保候审与是否可以判决缓刑没有直接关系。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期间,公检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从司法实践来看,只有罪轻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争取缓刑的机会就大一点。
缓刑是有条件的对原判刑期不执行,除累犯以外的所有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除累犯以外,是因为累犯是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以后再法定的时间以内的再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
取保候审与缓刑没有直接的联系。只要犯罪嫌疑人符合条件即可办理取保候审。我国现行《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