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存在以下行为的,认定为合同诈骗: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等。
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对于以签订合同的方法骗取财物的行为,认定行为人是否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关键在于查清行为人在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如果名义被冒用者明知行为人利用合同进行诈骗活动而提供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的,实际上起到帮助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行为的作用,一般来说构成共同犯罪,应承担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合同诈骗罪未遂是指,实施了以下几种行为,但未实际骗取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
合同诈骗合谋是指在合同诈骗犯罪过程中的参与人为实施诈骗活动而进行的分工协调,既包括组织者,也包括诈骗具体行为的实施者,是典型的共同犯罪,具体的定罪量刑,要根据在整个诈骗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确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定性为合同诈骗行为,为了打击合同诈骗的犯罪行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通知将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设定为二万元以上,即实施合同诈骗的行为诈骗数额达二万元以上,以犯罪论处以刑罚。
要想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就要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1、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2、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等。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的认定标准如下: 1、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 2、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 3、二百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认定
免费查看合同诈骗认定情形
免费查看诈骗金额与合同诈骗金额认定区别
免费查看合同诈骗数额的认定
免费查看合同诈骗单位的认定
免费查看劳动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免费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