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辩护 > 犯罪的主观故意比间接故意的量刑

犯罪的主观故意比间接故意的量刑

2022.11.21 刑事辩护 402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犯罪的主观故意比间接故意的量刑要重很多,因为在量刑时是需要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考量的,所以主观故意性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报告编号:NO.20221121*****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犯罪的主观故意比间接故意的量刑要怎样

    犯罪的主观故意比间接故意的量刑要重很多,因为在量刑时是需要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考量的,所以主观故意性是非常重要的。

    张烜墚主任律师 2022.11.21 399人看过
  • 间接故意存在犯罪未遂吗

    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的成立应具备三个条件:(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2)没有发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危害结果;(3)没有发生危害结果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周庆律师 2021.01.30 1333人看过
  • 间接故意可以成立犯罪未遂吗

    间接故意犯罪没有未遂,间接故意犯罪之所以不存在未遂,是由其犯罪构成主客观要件的特点及犯罪未遂的主客观特征决定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杨朕律师 2021.11.18 1151人看过
  • 犯罪未遂可以是间接故意吗

    犯罪未遂可以是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间接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犯罪未遂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王楠律师 2021.01.27 780人看过
  • 间接故意犯罪有未遂吗

    没有,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态。因为在间接故意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是持一种放任态度,当法律程度上的危害结果发生时,则已成立犯罪既遂。而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龙蛟律师 2021.04.02 2776人看过
  • 间接故意存在犯罪既遂吗

    间接故意有犯罪既遂。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其次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最后行为人的行为齐备了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1、行为犯。2、结果犯。3、举动犯。4、危险犯。

    王文德律师团队律师 2021.01.19 1259人看过
  • 对间接故意犯罪的理解是怎样的

    所谓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里态度。特征:一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对这种结果的发生持放任的态度。如果是明知必然,则无放任可言。

    张保明律师 2019.02.22 1042人看过
  • 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王楠律师 2022.05.06 0人看过
  • 间接故意算共同犯罪吗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可以是间接故意。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陆田律师 2021.01.19 732人看过

张烜墚主任

上海靖予霖(天津)律师事务所

张烜墚主任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刑事辩护

  • 2107

    精选解答
  • 612115

    阅读量
咨询律师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如何判定商标间接侵权的主观故意行为
    在实践中,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接触到有关五如何判定商标间接侵权的主观故意行为这类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对此不是很了解,所以有很多的东西都不是很清楚。对于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五如何判定商标间接侵权的主观故意行为。
  • 间接故意犯罪
    华律网小编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
  • 间接故意犯罪
    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
  • 诽谤罪主观要件包括间接故意吗
    在很多的犯罪行为中,诽谤罪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但是对于构成诽谤罪需要满足一定的构成要件,其中对于主观要件中包括间接故意吗?这是大家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间接故意犯罪与犯罪未遂
    华律网小编一、间接故意犯罪与犯罪未遂的观点 1、外国法学家的观点 旧中国法学家曾介绍说,意大利刑法理论否认间接故意犯罪有未遂,而荷兰、挪威、德奥等国的法律解释则主张间接故
  • 间接故意杀人罪量刑标准
    间接故意也是故意,其处罚与故意杀人罪相同。 在量刑时,应当破除不正当观念,一锤定罪既不能认为杀人既遂的要一律偿命,也不能认为杀人未遂的一律不判死刑。要综合全部案情,正确评价罪行轻重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给罪犯以适当的刑罚处罚。 故意杀人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个情形,实际当中,不论是直接的故意杀人还是间接的故意杀人,依法律的解释都是属于故意杀人犯罪,只要是已经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的,就都应当依法受到刑事处罚。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 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 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并且不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和接受态度上不同:直接故意杀人对结果的预见既包括必然发生也包括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杀人则只能是预见到结果的可能发生。同时,直接故意杀人积极追求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而间接故意杀人则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抱有无所谓的放任态度,不积极追求,但也不加防止,而听之任之。另外,从犯罪形态来看,直接故意杀人存在着未遂,而间接故意杀人却不存在未遂。 应当注意,对于教唆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和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以直接故意杀人论处。由于行为人不属于法定的犯罪主体、不负刑事责任,他们只是教唆者的杀人工具,因而教唆者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对杀人后果负完全刑事责任。 ,若后续还有不明白的,可在对我进行追加咨询。
  • 醉酒的人犯罪的主观是故意还是缺失?
    这个属于原因自由行为,根据他涉嫌的犯罪,是过失犯罪,主观就认定是过失,是故意犯罪主观就是故意。
  • 间接故意犯罪的结果认定
    间接故意犯罪主观方面一般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结果认定要结合具体涉案罪名具体分析。
  • 直接故意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的区分难点是什么
    直接故意是主动追求结果的发生(希望),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的发生(不希望但也不反对)
  • 小偷偷我东西被我追 跳入河中 我没有做出救助义务主观上是淹死拉到 这个是间接性故意杀人吗
    这个要看具体案件情况,一般来说,追小偷属于正当防卫,如果你以一些危险方式如持械追小偷,导致小偷跳水,你这里很有可能构成防卫过当,此时你就对小偷有救助义务,故意不救助,很有可能构成间接故意杀人。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