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只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要予以治安处罚。没有次数的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传播谣言,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涉嫌侮辱罪。立案标准如下: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情节严重,一般理解为是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影响很坏的情形。
根据我国最新司法解释中的规定,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被认定为犯罪。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500次以上要负法律责任。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1、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如果编造传播是虚假促销,虚假个人信息等,情节严重的,除了要被受害者追究民事责任之外,编造者、发布者通常还会受到治安处罚。所以,在网上发布虚假消息的行为,并不一定都要受到刑事处罚。
1、网络谣言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2、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3、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是指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网络谣言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2、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3、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是指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网上造谣同学是老赖还犯罪被判道歉!面对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免费查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怎样量刑?
免费查看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怎样构成的?
免费查看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
免费查看诺顿发布网络犯罪调查报告
免费查看关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量刑详解
免费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