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辩护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2021.10.17 刑事辩护 1056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报告编号:NO.20211017*****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张保明

河北英洛智永律师事务所

张保明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刑事辩护

  • 27990

    精选解答
  • 29016260

    阅读量
  • 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怎么判刑
    随着网络发展越来越迅速,信息的传播也在快速发展,网上会出现很多人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为了引起人民的恐慌,恶意在网络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的信息,那么法律对这种行为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由华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的法律知识。编造传播虚假恐怖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院如何判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院的判处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关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院如何判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解答。
  • 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否严重
    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严重。行为人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关于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否严重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 哪些条件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主体为一般主体;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侵害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管理秩序;在客观上表现为故意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关于哪些条件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量刑幅度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量刑标准通常情况下是管制拘役或者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造成的后果特别严重的话,就可能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类似于造成一人以上重伤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关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量刑幅度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 诈骗分主观和客观么
    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是: 1、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客观上期骗,主观不是故意怎么解决?
    你好,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 交通逃逸行为的认定,主观没有,但是客观有逃逸行为
    您好,认定交通逃逸的情形如下: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您的情况属于对认定有异议,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向上一级交警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 故意杀人罪是由主观要件决定还是客观要件决定
    您好,需要从主客观方面判断。
  • XX员工,编造虚假信息让我在XX贷出款
    你好,有可能涉嫌诈骗的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