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对于当事人的民事权利的保护,存在诉讼时效的问题。诉讼时效是一个影响当事人权利的非常重要的规定。合同纠纷也不例外。
民事诉讼时效,是法律规定的保护当事人民事权利的期限,超出诉讼时效,民事权利不受法律保护。民法总则规定,民事诉讼时效为3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起计算。当事人的权利受到损害,从正义的角度看,当事人有权向义务人主张权利,要求其做出一定行为。但如果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具备主张权利的条件,但却迟迟不向义务人主张权利,这无疑是对其自身不利。同时,由于这一请求权没有得到最终的确定,也会影响义务人的生活秩序和稳定预期。当事人如果在很多年后才主张权利,由于事过境迁,各方面发生变化,容易产生纠纷,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即使诉至法院,当事人是否还保留了证据,事实能否得到证明都是一个难题。出于平衡,法律才必须设定一个期限,既保护当事人权利,又能够督促当事人尽早主张权利。
因此,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应当依照诉讼时效规定,尽早主张权利,避免超过诉讼时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视频或语音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免费查看商业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免费查看诉讼书公司合同纠纷有好久诉讼时效?
免费查看合伙合同纠纷诉讼有时效吗
免费查看合同纠纷诉讼时间
免费查看运输合同纠纷诉讼有多长时效
免费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