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辩护 > 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怎么认定

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怎么认定

2024.04.18 刑事辩护 187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当然,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是单指的当场逃逸,也包括事后逃逸,关键是看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与社会危害性,交通肇事后,虽及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但在之后却畏罪逃跑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报告编号:NO.20240418*****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自首情节

    交通肇事罪自首情节的认定标准,即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认定为自动投案,构成自首的,因上述行为同时系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对其是否从宽、从宽幅度要适当从严掌握。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连绪槟律师 2023.06.26 107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怎么认定

    对交通肇事罪的肇事人没有逃跑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我国《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沈辉律师 2018.12.28 1074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逃逸的认定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发生交通事故后,在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条件的情况下,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刘琳娜律师 2022.05.06 0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怎么认定逃逸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等。

    蔡玥律师 2020.10.28 999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怎么认定司机逃逸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等。

    米拉古丽若曼律师 2020.10.28 889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的认定: 1、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使,主观上没有恶性。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所谓的“逃逸”时不能成立的,如果对于。

    姚大利刑事律师 2022.08.02 114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逃逸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肇事具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秦江华律师 2022.06.29 136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认定标准如何规定的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贾充昆律师 2022.10.25 135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逃逸怎么处理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秦毅律师 2021.01.19 738人看过

成安

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

成安律师,专职律师擅长刑事辩护

  • 1587

    精选解答
  • 1742491

    阅读量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
    对于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相信有很多人都还不够了解,你知道在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是怎么规定的吗?华律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赶紧一起来看看吧!希望以下的内容能够为你提供帮助。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情节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情节一、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
  • 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是定罪情节,还是量刑情节
    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只能成为本罪的量刑情节,而不具有定罪层面上的意义。交通肇事罪成立的标准是,是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即他人重伤、死亡及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结果。只要交通肇事造成了重大公私财产损失,就可构成本罪,而不问肇事者是否有能力赔偿数
  •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怎么认定我国刑法六十七条明文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那么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未逃逸,而是停车抢救并主动报案,是否以自首论处根据我国法定刑的处罚的相关规定,该情节不符合自首情节,下面
  •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如何认定
    我国刑法六十七条明文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怎么认定?通肇事后未逃逸,而是停车抢救并主动报案,是否以自首论处?下文华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交通肇事罪存在自首情节的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对自首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