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辩护 >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及犯罪预备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及犯罪预备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2019.02.22 刑事辩护 1108人浏览举报
律师回答
一、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

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

(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药、绳索等;

(2)用以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如钳剪、刀斧、锯锉、爆炸物等;

(3)专用为达到或逃离犯罪现场或进行犯罪活动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

(4)用以排除障碍、接近犯罪对象的物品,如翻墙爬窗用的梯子或绳索等;

(5)用以掩护犯罪实施或者湮灭罪证的物品,如作案时戴的面罩、作案后灭迹用的化学药品等。犯罪工具本身危害性和复杂性可以反映出预备行为不同的危害程度。

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

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这类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

二、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

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为认定犯罪预备提供了一般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标准来认定犯罪预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应注意下述三种区分:

(一)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无疑,这两个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为犯罪预备只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犯罪预备是行为人应对其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行为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经过犯罪预备阶段以后进入了实行的阶段并最终完成了犯罪,这时应作为犯罪既遂负刑事责任,而不再单独对犯罪预备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就应当以犯罪预备论处。

(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分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区别开来。犯意表示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图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流露出来。犯意表示虽然在客观上也表现为一定的行为,但这一行为仅仅是其犯罪意图的表露,例如扬言杀人等,还不属于为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因此,它和犯罪预备具有本质的区别:犯意表示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实际危害,也不具有对社会的现实危害性,因此刑法没有规定处罚犯意表示。犯意表示只是一种错误,可以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加以解决。而犯罪预备是为着手实行犯罪而制造条件,对社会存在着实际威胁,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刑法明文规定预备犯应负刑事责任。总之,在认定犯罪预备时,正确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区别开来,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防止出入人罪。

(三)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还必须把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区别开来,犯罪的实行行为主要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不难区分,但也有少数情况,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存在一定难度。例如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中的尾随行为、守候行为或寻找被害人的行为等,到底是预备行为还是实行行为?对此,在刑法理论上存在不同观点。我们认为,这些行为的性质基本上还是为进一步实行犯罪制造条件,不能认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而应视为犯罪预备行为。
法律依据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及犯罪预备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报告编号:NO.20190222*****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版权声明:华律网对精选解答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等。

    王文德律师团队律师 2021.01.19 878人看过
  • 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

    姚志明律师 2022.07.04 173人看过
  •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表现形式及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离婚赔偿多少可以参照下列标准: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应考虑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是否给受害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影响,由于损害结果涉及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

    赵彪律师 2019.07.29 1073人看过
  • 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犯罪预备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形成了对预备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二是犯罪预备是为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准备工具”。

    王留祥律师 2022.04.29 158人看过
  • 犯罪既遂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犯罪既遂的表现形式有:1、行为犯,指行为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就构成既遂。2、结果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3、危险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特别危险状态而构成既遂的犯罪。

    李若彤律师 2021.03.11 1509人看过
  • 犯罪的预备行为的表现是怎样的

    犯罪的预备行为包括以下行为:一、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二、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比如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等行为。

    湖北顺鹏律师事务所 2023.01.06 143人看过
  • 对赌协议的表现形式?

    对赌协议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1、现金补偿型。即未达到对赌目标融资方需要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对投资方进行现金补偿。反之,投资方给予融资方一定的现金奖励。

    申莉娜律师 2019.08.21 179人看过
  • 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艾阳阳律师团队 2020.12.23 858人看过
  • 犯罪预备如何认定

    (一)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预备行为有5种:1、准备工具;2、练习犯罪的手段,比如说,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

    赵善博律师 2019.08.02 1085人看过

王楠

河北德公律师事务所

王楠律师,专职律师擅长拆迁安置

  • 21158

    精选解答
  • 29693300

    阅读量
相关文书下载 查看更多
  •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及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一、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药、绳索等;(2)用以
  •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
    华律网小编一、为实施犯罪而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包括制造、改造、找寻、购买等多种方式,其目的是为犯罪准备最合手、适用的工具。如为杀人而购买刀子,或自制利刃、火器等,为盗窃准
  •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我国不仅对实施犯罪有一定的法律规定,也对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有一定的法律关规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也叫犯罪预备。那么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它的犯罪处罚又是怎样的?今天,华律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的说一说犯罪预备的一些表现形式有哪些?一
  • 犯罪预备的含义、认定及其处罚
    一、犯罪预备的含义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二、犯罪预备的种类1.为犯罪准备工具2.为犯罪创造条件三、犯罪预备的认定1.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
  •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该如何认定
    很多犯罪分子虽然做好了犯罪的准备,但是可能在将要实施犯罪行为时,突然改变了主意不想继续,国家针对于犯罪终止是可以从轻处罚的,那么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该如何认定呢?下面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的理解有所帮助。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